王博远:傅立叶变换系列文章之一:总论

哲学涉及对自然法则乃至宇宙规律的认知,而物理学正是对自然法则的片面的局限反映,因此哲学家与物理学家在哲学发展史上并无明确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具备物理学基础才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没有物理知识的王弼一样可以有传世哲学巨著流传千载,对客观规律的抽象概括并不以穷尽内在原理为前提。然而哲学思想若要冲破“形上谓道兮”的束缚,便必须要有物理学提供更为充分的滋养和源泉。

近代物理学以微积分为基础而迅猛发展,构造了现代工业化社会,并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这个全球化的工业社会还能否继续支撑二十年,我们不得而知。梁武帝曰:“由我得之,由我失之。”任何生命体乃至任何由生命体构成的社会结构,均有寿命,而在“其兴也勃焉”之时,便可洞观其内在缺陷,判断其历史走向。

微积分与物理学的发展构建了工业社会,也是当今一切技术进步的基石。我当年作为工科生选择从事法律工作,是因为彼时的我认为法律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技术进步的前提和充分条件。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我将因果关系倒置了。知识产权保护并不能带来技术创新,比如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将西伯利亚变成科技帝国,也正如任凭刘琨雄才伟略,也无法依靠并州空城来复兴晋室一样。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要靠坚实的基础教育和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张之洞所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此之谓也。

科技创新是以对基础学科,即数学和物理学的深刻理解为前提的。正如我们若要熟读先秦典籍,便要钻研《尔雅》等“小学”典籍。若不谙于此,便会舍本逐末,急功近利。这也是开设本公众号的目的所在,希望能在传播本人思想的同时,为我们社会的科技进步发出一点点微光。

傅立叶变换是数学模型在电子工程领域应用的典范,也因此成为本公众号第一篇系列文章的题目。接下来会通过如下几篇文章来系统介绍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

王博远:若没有暗弱的李治,便不会有武曌施展的舞台

李恪被长孙无忌借房遗爱案诬以谋反致死,应负直接责任的是李世民。李世民因李治暗弱而生更立李恪之心,最终未下决断。表面原因来看,是废太子李承乾后若再行废立,对李世民自身的损害会是巨大的,甚至能否善终也会成问题。

继续阅读“王博远:若没有暗弱的李治,便不会有武曌施展的舞台”

王博远:历史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矛盾的观点和结论

高昂战死并没有太大的偶然性,这与高纬处死斛律金一样,能够证明高欢建立的北齐与宇文泰建立的北周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模式。高欢同宇文泰虽然都崛起于六镇之乱,且先后纳入尔朱荣麾下,然而二者所继承的政治遗产却大不相同。

继续阅读“王博远:历史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矛盾的观点和结论”

王博远:我的个人文章汇总

王博远: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
王博远:为何《刺客列传》中没有要离刺庆忌一事
王博远: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王博远:周世宗北伐未竟而早卒
王博远: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王博远:谈知识产权
王博远:东晋历史上有两次非常奇特且在其它朝代不易见到的历史事件
王博远:学术氛围塑造了民族性格并决定了政治走向
王博远:潼关失守症结之下的结果
王博远:说说一些《论语义疏》的看法

王博远:为何《刺客列传》中没有要离刺庆忌一事

当初读《史记》时,很是疑惑司马迁为何没有在《刺客列传》中写入要离刺庆忌一事。此次行刺事件紧承专诸刺王僚,且赵晔能够获得的史料,司马迁没理由看不到。春秋事迹距汉久远,敏感性降低,并不存在司马迁死后被删减的问题。

若要理解这一矛盾,便要先思考清楚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说得清楚,写《史记》是要“成一家之言”。即这部历史巨著并非单纯资料汇编,而是要承载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念,使司马迁的思想流传后世。因此个中褒贬,选材取舍,是要符合太史公的价值观的。

继续阅读“王博远:为何《刺客列传》中没有要离刺庆忌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