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官人:精品数字域名为什么能大难不死

上周写了为什么精品数字域名能大难不死的上半部分,今天继续。

上文推送后,后台不少朋友提醒了,还有庞升东的51.com、韩猛的2345.com等经典案例,其实我写这篇文字,并不是要说数字域名的这些成功案例,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想说的是,在今年域名行业这么大的劫难下,精品的数字域名为什么还能这么抗跌?

时间回到2015年,这一年各类域名因为杠杆的缘故,价格都突飞猛涨,数字域名也不例外,但是呢,这里面有一个现象,当时我并没有观察到,现在回过头来看,才知道发现了里面的一些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买数字域名的,大部分都不是全职的域名投资人。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组对比:

这个数据呢,并不权威,是我个人印象中的一组数据,大致与实际行情也八九不离十了(不过这份价格表不做任何议价凭证,域名是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的,用行情价去求购谈判某一类对应的域名,并没用!)。这里面可以看到,三声com、四声com、三数com、四数com、两数CN和两声CN,这6类域名都是在域名贷款平台有杠杆授信的品种。当完全依赖杠杆起飞的域名类型,一旦失去杠杆,那现状就是如此的惨不忍睹。

三声com,从15年最高峰的45、46万,跌落到目前已经有10-12万左右的成交案例了。而四声com,这个就不用说了,因为有16万个的数量,也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一个域名品种,几乎每一个域名投资人都涉及过这个品种吧。两数cn,最高峰230万一个,到目前,最低的有60-70万成交的价格。而两声cn,精品的当时能卖120以上,现在有30多万的交易案例。

我们再看三数com和四数com,跌幅大概在35%左右,这在所有有授信的域名类别里,已经是最少的跌幅了。原因就是,大部分数字域名,并没有杠杆。

在2015-2018年三年里,交易的大部分数字域名,买家都是现金付款,基本没用贷款。而这批域名的买家,大多是福建的数字域名玩家。这批人主要的营收不靠域名,所以基本买了域名就是收藏和囤放,也基本不拿出来卖。市面上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这批买家都是不差钱的主,这类域名会暴跌,才怪。

其他的类别,因为大部分的价值是靠杠杆支撑的,当杠杆断裂的时候,它的价值自然就落地了。其实域名行情持续走低的锅,也不能全甩杠杆上,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国内互联网创业的环境渐渐恶劣,加上今年各类P2P金融爆雷,导致了流入互联网的资金越来越少。再加上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的炒币热,吸走了相当大一部分域名圈的资金,这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域名行情,一落千丈。

压死骆驼的,永远不会是最后那根稻草。有时候人的贪婪和欲望,才是让自己跌入深渊的根本原因。在投资中学会止损,同时更要学会止盈。没有任何一项生意是只赚不赔的,这句话我在2015年的时候就说过,只不过那时候我自己也盲目自信,最终也栽了大跟头。

哪怕就算是在目前这么赤裸裸的行情下,我依然觉得,域名还是最好的投资品种之一。精品的数字域名,精品的拼音域名,精品的短域名,依然比三五年前的价格翻了好多倍。当我们把投资的时间线拉长,发现域名还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品种之一。

但我也从不否认,域名的实用价值确实一直在弱化。特别是这一两年,互联网流量被微信端(公众号和小程序)和头条系(今日头条和抖音)把控,域名作为曾经最大的流量入口,现在已经相差千里了。但我还是要强调,域名的品牌价值,却一直在提升。大的品牌,大的项目,或者说不想被腾讯和头条等互联网大鳄控制的项目方们,仍然需要一个优质且极品的域名,来建立自己的流量帝国。今年起我就经历过十多个终端项目收购域名的案例,有电商平台买域名的,有区块链项目买域名的,还有房产公司买域名的,以及几家上市公司的域名求购案例。最近身边一个好朋友,一个普通双拼以百万美金交易的案例,更是激励人心,不过朋友说交易需要保密,不能写爆料,所以大家也别来问我,信则乐,不信也罢。

好域名的价值,已经是千千万万互联网人的共识,这种共识是经过互联网30多年的进程逐步建立起来的,而这种共识,更需要我们继续传播下去,如何让域名的实用、品牌以及收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高,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 张大官人

我是张大官人,业内知名域名投资人,知名草根个人站长。 从事域名行业多年,有着丰富的人脉渠道资源,提供诸如域名中介交易、域名代购代售、域名贷款、域名战略分析等服务,多年来为众多知名网站和大中型企业提供过域名服务,业内口碑良好。 同时也是域名圈内最权威的域名投资微信自媒体“domaincom”的主编运营者。

《张大官人:精品数字域名为什么能大难不死》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