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之乱后,对胡太后而言的最优选项是放任叛乱,有限的资源用于拱卫京师,使葛荣与万俟丑奴两部乱军兵戎相见。然而胡太后一心以文明冯太后为先辈榜样,誓要建立一番丰功伟业,自然不会采取这种消极行为。次优选项是让在北朝没有根深蒂固势力的南朝人萧宝夤平叛,但最终偏是尔朱荣来终结六镇之乱。从哲学上讲,能够产生激烈对抗的事物通常具有极其相似特征。正如后世认为桓玄对东晋社会产生了极大破坏,而刘裕却终结了溃败的趋势,重建南朝。然而历史的涌动自然不会如表象上这般肤浅,破坏与重生本为一体,没有桓玄对东晋门阀社会的破坏,便没有刘裕消灭桓玄与刘毅并建立足以抵御拓跋焘的统一政权。桓玄与刘裕正因其高度相似的特征而被赋予了相同的历史使命,桓玄对门阀制度的破坏正是刘裕崛起的基础。如果没有尔朱荣来整合六镇乱军,则葛荣与万俟醜奴终会在火并中消耗六镇实力,中央政权坐收渔利。而尔朱荣却正是与六镇叛军的对抗中吸收六镇资源收为己用,乃至如董卓一般挥师入京,制造河阴事变。尔朱荣与六镇不过是先与后的时间问题,其行为模式与历史定位高度一致。胡太后资质未必差于冯太后,所御男宠也不少于冯太后,正如桓玄未必不如刘裕。然而个人沉浮取决于历史轨迹和个人使命,桓玄消灭门阀终结东晋政权时,自己作为门阀出身的军阀也处于历史退潮的周期中。若冯太后处在六镇之乱的时代中,其汉化鲜卑的历史定位也与该历史周期相悖,难逃如胡太后被丢入黄河的命运。尔朱荣吸纳中央资源的同时给予北魏政权致命一击,胡太后在被丢入黄河时,应深切感受到了容纳甚至祝福对手的存在是多么重要的胸襟气度,若仍有六镇叛军的制衡,尔朱荣又怎能进入京城杀尽文官。
老王,我就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