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一期访谈,高晓松对谈张艺谋。
张抱怨自己的电影总是被影评人苛求:「其它都很好,就是这个故事讲得不行」。
高马上补充说:「电影本就不是讲故事,电影的本质是戏剧,好电影的判断标准是戏剧张力,加上电影传递出来的信息浓度。」
大导演一听,极为赞同。
我看了一部电影,竟然在好的故事,戏剧张力,信息浓度三个维度都做到了极致。虽然2018年奥斯卡只给了最佳女主,但我觉得起码还能给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配乐。
昨晚看完后大呼神作,思绪万千,码篇影评,聊以纪念。
02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国小镇,女主「米尔」是位中年妇女,她的女儿被奸杀焚尸,半年多过去,凶手一直没有找到。米尔非常痛苦,警察破案的速度和不作为又让米尔非常不满。
可是不满归不满,平头老百姓,遇到天降的横祸与公权不作为的双重摧残,除了忍和让,还能有什么办法。
幸好,米尔是在美利坚,不适用这套「民不与官斗」的庸俗哲学。
愤怒的她,找到广告商,租下公路边的三块巨大的广告牌,用红底黑字,分别刷上:
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你在干什么,威洛比局长?
广告牌一立,剧情缓缓展开,因广告牌事件牵涉出的各色人物一一出场。其中最关键的有两位:警察局长威洛比,警官杰森。
看到这里,我以为美国版《我不是潘金莲》或《秋菊打官司》来了,但局长威洛比的突然自杀,打断了我这一联想。
原来,威洛比已身患癌症,时日无多,近日的广告牌事件,又给他添了烦恼。威洛比不想体验病情恶化后的痛苦,选择自我了结。
自杀前,他带着妻女外出郊游,度过了完美的一天,并给妻子、米尔、杰森各留下了一封信。正是这三封真挚感人的信,彻底扭转了电影的走向,使一个压抑,暗黑,可能走向同归于尽的故事,走向了温暖与希望。
03
我很不喜欢脸谱化的电影角色,好人好到底,那是漫威电影;坏人坏到底,那是黑帮港片。现实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有坏,时好时坏的普通人。
而优秀的电影总能告诉我:「一个普通人,如何去遏制心里的恶,发扬心里的善,用爱与智慧,和周遭的困苦和解」。
电影里的角色正是这样一个个的普通人,关于爱的细节也比比皆是:
威洛比在信里原谅了让自己难堪的米尔,暗中为她支付了广告牌一个月的租金,并在信中祝福米尔早日抓到凶手。
被杰森警官暴打的广告商,与被重度烧伤的杰森在医院偶遇,广告商遏制住了心头怒火,为杰森倒了一杯橙汁并插上吸管。
米尔原谅了破坏自己婚姻的19岁姑娘,并警告有暴力倾向的前夫:「对她好点」。
杰森原谅了烧警察局时误将自己毁容的米尔,在遇到奸杀案疑似真凶时,已经被新局长开除的他,以极高的专业素养与智慧,将物证固定下来。
最让我感动的角色,是来自警官杰森的转变。他一开始的形象让人厌恶,他冲动易怒,种族歧视,虐待黑人,劣迹斑斑。
但在被新局长解雇,读完威洛比的信,抱着奸杀案的案卷从火里跳出来那一刻,他已经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正是老局长的这封信,唤醒了杰森的善念与初心:
“杰森,我觉得你拥有成为一名好警察的潜质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在内心深处你是一个正直的人
我知道你觉得我不会这么想
但我就是这么想的,笨蛋!
不过我也觉得你太容易生气了
我知道这都是归因于你父亲的去世
你不得不照料你的妈妈和一切
但是只要你还把这么多仇恨深埋在心底
你就永远不会成为
那个我所知道 也是你想成为的警察
成为一名警探所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爱
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而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思考
有些时候你需要思考 才能解决案子
你甚至连枪都不需要
仇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冷静却不一样
试试吧 试着改变一下
祝你好运杰森
你是一个好人 你这段时间运气一直很糟
但事情会有转机的
我能感觉到
04
除了剧情与细节,电影的配乐也是顶级的,配乐专辑里有许多都值得单曲循环,尤其是那首著名的爱尔兰民谣《LastRose of Summer》,中文是《夏天的最后玫瑰》,我感觉改成《夏日残玫》,更符合曲子悲伤、孤独的气质。
这首歌让我想起去年的江歌案,江歌的妈妈和米尔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江歌妈妈为死去的女儿讨公道时,同样也表现出米尔般的决绝,激烈,永不妥协,这使得许多网友转而批评她偏执,病态。
但是那些苛求受害者的人啊,怎么能体会江歌妈妈曾经历过什么,现在在遭受什么。又哪里会懂,那种失去挚爱的痛呢。
正如《夏日残玫》的歌词里唱到的那样:
“当真挚的心已枯萎,
所爱的人已逝去,
谁还愿留在,
这荒冷的世上独自凄凉?”
警察的套路全世界都一个样。
一起看 十二怒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