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波:把人当人,是我们首先要做的

最近看了许多叫人心堵的视频。

视频一:几个年轻城管围打一个卖菜的老太太,一旁是一个推车,散落一地的蔬菜。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我们暂且按照最不利于那被打老太的方向来推测,也就是她摆摊占道,影响了市容。几个城管过来驱赶不走,于是动手扔菜,惹怒了老太先动手,几个城管奋起还击。一个弱老太,还能怎样?几个壮汉,就那么忍心去殴打?扔人家的菜,本身就是带有侮辱性的行为,还以多欺少,以强欺弱,如何下得去手?

视频二:一个胖女子,旁边几个跟班的,一律穿着黑色制服,像一群打手簇拥着黑老大,杀气腾腾地走进来。进门“打手”趾高气扬地介绍那胖子:“这是我们的谁谁谁”然后那谁谁不可一世地训话,恶狠狠地斥责,一旁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我还以为是哪个黑店老板在训她的奴隶,却原来是某学校的学生干部在检查宿舍。

视频三:几个大汉闯进一个男子的住处,问那个坐在床上的男子是不是叫什么什么名字。那男子说是。又问他为什么不打疫苗。男子说就是不想打。接着就不由分说,几个大汉冲上来像劁猪一样将那男子按住,强行打了疫苗。

视频四:地铁站台上,一个地铁工作人员强行将一个年轻女乘客拖下地铁车厢,女乘客拼命挣扎。那工作人员不依不饶,野蛮拖拽致使年轻女乘客衣不蔽体。那女子顶多也就是违反了乘坐守则,车上吃东西,不戴口罩之类的,她又不是具有现实威胁的歹徒,至于如此死气白咧无视人的尊严吗?

继续阅读“付晓波:把人当人,是我们首先要做的”

王博远:说说一些《论语义疏》的看法

如果没有皇侃作疏,邢昺是很难看到全本的何晏集解的,也便很难有今日中华文明的重要典籍《论语注疏》。无论一个文明的内核多么优秀,其传承都不是必然的,一定要有一个个何晏、皇侃这样文明传承的载体来继往圣之绝学。 继续阅读“王博远:说说一些《论语义疏》的看法”

王博远:文明的重塑与复兴需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内在张力

王博远:文明的重塑与复兴需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内在张力

《舜典》:“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社会风俗的外在体现。而风俗的形成,不在政治,却在文化。民众不必均为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然而读书人确能撑起社会的风俗导向。 继续阅读“王博远:文明的重塑与复兴需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内在张力”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四)

在任何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很多看起来是利益上的分歧所致,实质上却是人格在“作鬼”。也就是说,人格上的分野,才是导致现实生活层面上矛盾和冲突的根因;利益,可能只是导火索而已。

有着严重缺陷的人格,还会导致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至人际关系的缺陷或扭曲。例如,对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来说,他对人性、世界、价值和人际关系等的看法会跟那些私与公相对平衡的人会有显著的不同。他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自私自利的,其行为无非都是追逐自身利益。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四)”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三)

可想而知,一个缺乏自主性的人,其人格必定是不完整和不独立的,“奴隶”现象便是最好的例证。有的社会里尽管没有奴隶,但有“奴才”,还有的人可能算不上奴才,但有奴才意识,这也是人格的严重缺陷所致。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除了身心成熟度、智力障碍及精神错乱等“主观”因素,人的自主性的缺失更多是因为外部的强力介入或干扰因素,譬如受到他人的洗脑教育乃至胁迫或强制。

前面说过,一个人格就是一个特定的界域,就好像一国之领土,来自外界的任何侵犯都会破坏其完整性。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三)”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二)

设想一下:有个人名叫“鲁宾逊”,离群索居,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爱干嘛就干嘛,从不顾忌会影响或妨碍到谁,从未想过看谁的脸色行事,也从不指望得到谁的尊重。那么,“人格”这玩意儿对他究竟有何意义?再设想一下:突然有一天,出现另一个人,强行拿走他赖以生存的收获,还拳打脚踢,要将他赶出栖息之地。鲁宾逊奋起抗争,捍卫自己的利益。于是,“人格”出现了——随着这位闯入者的到来及行为而浮出水面。

由这个“思想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格这个东西虽然归属个人,但它只有在群体和社会层面才会显现出意义和价值。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