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远:新朝之治

王莽既然选择以和平过渡的方式全面接管前朝资源改朝换代,那么自然也要全盘接受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带来的血流漂杵危局并危及自身。正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作为西北军阀,本可以同韩遂一样腾挪之余得以善终,然而被何进召进洛阳并面对虎狼环伺成为众矢之的,那便非死不可了。王莽或是垂涎帝位已久,或是被历史潮流裹挟而不得不为,抑或王莽自己也分不清二者之区别,总之王莽绝不会天真以为改变皇帝名姓便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井田改革便是王莽力推之作。无论是改革本身,还是与之配套的理论基础,即刘歆抑或王莽本人伪造的《周礼》,其可实施性都是存疑的,骤然实施,流民问题未必得到缓解,同时与官僚集团的对抗必定激起更大的矛盾。然而从更为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改革本身能否推进根本不重要,重新的利益分化已经势在必行。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解决矛盾的变革当然会激起更大更深层的矛盾,这是宇宙物理学和哲学的基本要求,人类也正是这样走到今天的。王莽这等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当然不可能因为困难而效仿秦二世坐以待毙。当时有人劝说王莽:“骤然改革,淘汰官吏,必然在底层官吏中涤荡出李自成,最终毁灭新朝。”王莽反诘到:“你对历史理解得如此浅薄草率,可见正如与我同姓的一位先生所说,学历史和学微积分学物理一样,是需要很高的门槛的,既要有数学和哲学为基础培养的逻辑思辨能力,又要有文言打下的语言功底。像听故事一样学历史,纯属浪费时间。李自成自己属于何种阶层哪种职业,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失地失业流民集团。如果放任冗员不加裁汰,那么只会在社会对立中培养出更多的流民人口,催生出更多的李自成,届时局面更加不可收拾。我拜托你不要人云亦云地肤浅理解历史。”王莽同董卓一样,在军事上失败后便不存在势力退潮回到一方军阀势力的可能,必须以自己以及整个集团的覆灭而收场。正如李斯死前所期望能够再“出东门、逐狡兔”一样,既然已经深度参与了利益对抗,便不能再作此奢望,这也是四世三公的袁绍所受的拖累与羁绊远高于孟德的根本原因。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王博远:论文理分科

将物理这种具备筛选能力的科目降为选考,其目的是降低高考的筛选能力,破坏科举制度带来的社会阶层流动,从而实现资源世袭。打破资源世袭的方式很多,比如东晋门阀与寒门刘裕之间的交互承认。如果改革的方式走不通,大小献忠自然会以其他方式跟进。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王博远:永嘉之乱

刘渊的父亲刘豹崛起于汉朝的黄巾内乱。其后由于曹操未能在赤壁之战实现统一,导致一直战火不断。而每一次内乱,都是南匈奴趁机扩张的契机,终于在八王之乱后无可逆转。因此说南匈奴的崛起始于曹操分封五部,或也通顺。然而曹操也只能依托于历史大势而如临深渊,对于中原王朝的文明衰败和人口崩溃、异族的崛起无能为力。如果曹操时结束天下三分,或有腾挪空间对文明进行裱糊修补,然而也无益于大势。况且从黄巾之乱到八王之乱,正体现了秦始皇所确立的郡县制流官系统自身的缺陷,这也是文明自身缺陷的一部分。晋惠帝时大势已成,江统的《徙戎论》如同《火星移民发展纲要》一般,于现实而言毫无用处。如果司马衷或贾南风照做施行,则一定是将矛盾提前引爆,西晋国祚只会更短。刘渊由于长年在曹魏做质子,因此与晋国朝廷文化同源度高,很容易吸纳人才而分庭抗礼。但起事之后,由于需要不断吸纳不同背景的人,于是便有了石勒这样不通文言却能征善战的将领,石勒在加入刘渊集团初期也经常因此被嘲笑。对此石勒回应道:“我年轻时因为运动不断,的确耽误了学业。如果是八零年代的大学生笑话我,我还真就没有脾气。可是如今你们这群物理考20分的扩招大学生竟然也好意思来嘲笑我的学历,你们还能要点脸吗?这些年我的确动了你们这群蛀虫的蛋糕,可是处在我的位置,是不可能由着你们这群蛀虫将这个国家啃食干净的。你们这群扩招大学生对我的冷嘲热讽,在哲学上完全等同于赴刑场前的鬼哭狼嚎。”刘氏贵族对石勒的孤立和防范,恰成为了石勒自立的基础。如果石勒深度融入了刘氏集团内部派系,则大概率会在刘渊死后被刘聪连根拔起,或是幸运一些活到了刘聪死后被靳准或刘曜翦灭。石勒在听从老对手大英雄刘琨的建议后于襄国自立,便是前赵分裂的开始。前赵分裂后晋庭的处境并非是趁机恢复元气,而是变得更糟。北方残存势力相继被石勒扫除。石勒在擒杀刘曜后能够直接消灭前赵,而北魏却在尔朱荣河阴之变后继续延祚,尔朱荣被元子攸手刃,恰是因为尔朱荣起于六镇之乱,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同石勒一样做到与北魏朝廷完全切割,在此情势下很容易被河阴之变所激化的矛盾反噬,从而只能将机遇留给高欢。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戴慕竹:衣未改

文 / 江湖传说中帅得掉渣的笔帅
文 / 江湖传说中帅得掉渣的笔帅

我始终这么认为,《倚天屠龙记》的开首写得真好。

虽不敢妄言能与《百年孤独》中那悠长而遥远的午后比肩,至少,比起《情人》那“备受摧残的面容”,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年命之促而无可如何,而在光阴流转中,每个人的宿命,却也安排得那么妥帖。郭襄一剑一驴走天涯,寻找在她十六岁生日时给她放烟花的他。好像有谁对她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在这样的时候,那时间来去匆匆。可终究,红颜鬓边霜雪留,余生独对青灯古佛。而她的徒孙灭绝师太,于情一概灭之绝之,参一生也参不透这条难题,与她的祖师相比,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两天天气和煦。前一阵子还有风有雨,乍暖还寒。冬夜挑灯,随手打开《倚天》的扉页。那是徐三庚刻的印“曾经沧海”。那时候年轻,一门心思地贪嚼热闹的故事,正眼也不会瞧这些印在扉页上的印章。曾经沧海,少年子弟江湖老,即便百般煎熬,终究觉得你最好。张三丰何尝不是如此。百年功力,百年修为,也无法化去那明眸皓齿的少女的容颜。而《倚天》的最后一册,扉页刻的是清人鞠履厚的方印“可是当年人面”。全印密实,几不透风。人的年齿渐增,不会再是少年时的模样,回首前程,缅怀过去,总不免觉得往昔的一切都要比眼前的事美好。“不识张郎是张郎”,张无忌也不是从前的张无忌,周芷若也不是汉水舟中的少女,赵敏也不是那个心机缜密、权倾朝野的郡主,而殷离竟永远记挂着那个在蝴蝶谷咬伤她手背的一身狠劲的少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底意难平。

金庸说他最爱小昭,每每念及她的结局都倍觉惆怅。我倒是很怜惜殷离,一辈子踏遍千山万水,寻寻觅觅,蝴蝶谷里到底是冷冷清清,那个人杳无踪影。这点倒与郭襄有点相像。郭襄遇山而止,而殷离?

张无忌起过同娶四美的念头。他不需要曾经什么沧海,大海原本就是他的故乡了,小时候就跟爹妈和义父住在一座私家岛屿里,每天面朝大海。有一回带着赵敏、芷若、殷离、小昭出海旅行,但背时得紧,殷离辞世,小昭远走波斯,赵敏与芷若,张无忌只能二选一。张无忌好不懊恼,原本可以通吃的完美结局,现在只落得做单项选择题的收场。

最终他选了赵敏。芷若落选的缘由,即如张无忌所说,对赵敏“又爱又恨”,对芷若“又敬又怕”。“又爱又恨”不带歧义,常常用于坠入爱河的小儿女身上。但“又敬又怕”却有些费斟酌了。敬者,敬而远之,怕者,耽惊受怕。“敬怕”不适于恋人,那是对长辈才有的衷素。那答案自然呼之欲出了,周芷若比张无忌还小几岁,而张对周竟有“长辈”的心境了。那是什么概念?

换成我也一定选赵敏。那简直是一定的。

张、周二人相识于汉水舟中,那时他们还是孩子,两小无猜,芷若悉心照料受玄冥神掌折磨的小无忌,亲自给他喂饭。如无意外,金庸写起来也轻松极了,就安排他俩成婚,省事。偏偏世事难测,江湖难测,人心难测。自她入职峨嵋大门始,心性有所变化。换言之,“价值观”重新树立了。周芷若出身船家,无权无势,纵然师父青眼有加,在峨嵋这间百年民企里,也活得压抑和亦步亦趋。而赵敏则相反,贵为一郡之主,自小玉食锦衣,万物不缺,独缺爱情。

芷若对无忌当然有情,但仅此而已。她很清楚自己的欲求并始终追随内心,那就是权位。因此夺剑取刀,取得秘籍,研习武功速成之法,最终如愿坐上峨嵋总裁的位置。倘若天遂人愿,她还想拉皇帝下马,到时峨嵋总裁不做也罢,直接仿效则天大帝。书中有证:

“韩林儿拍手道:‘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杨左使和彭大师便是左右丞相,那才教好呢!’周芷若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间显得不胜欢喜。”

当然书中并没有明言,但据此推测,张教主假若不当皇帝,她倒是兴趣颇浓,很有取而代之之意。

张无忌“敬怕”的到底是什么?实则源自周芷若那深不可测的权欲之渊。张无忌武功高,长得不差,颇得女人缘,却对政治一窍不通。身为凡尘一粟,性情淳厚,不争不抢,却要与一位周身洋溢着“武则天”般权谋气息的女子共度晨昏,此景之凄厉,犹如利刃割帛,触目惊心。换成我也一定逃离。那简直是一定的。因此就有了“新妇素手裂红裳”。

而赵敏则不同了。她的目标一样很明确,要的是张无忌。书中说到赵敏给张无忌买衣服的那一节:

“张无忌心中怦然一动,先前只觉她衣饰华贵,没想到蒙汉之分,此时经她提醒,才想到她全然是汉人姑娘的打扮。只见她双颊晕红,眼中水汪汪的脉脉含情,他突然之间,明白了她的用意,说道:‘你……你……’”

她的用意就是,跟心上人穿同一种服饰,做一名寻常汉家女子。

金庸在《后记》中写道:“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但金庸不知不觉地透出一个真相:之所以得不到,皆因有太多执著。一个恋着掌门,一个远赴异域,应作如是观。

END

王博远:隆中对

既然隆中对是先主“屏人”而问计于孔明,那么诸葛亮所答按理只有刘备一个人知道。且刘备彼时寄居刘表处,是不可能将隆中对中吞并荆益的宏图大肆宣扬的。因此这份隆中对,大抵是诸葛亮在先主崩于永安宫而自己执掌权柄之后的伪作。反正彼时刘备已死,死无对证。而且隆中对中所言,是当时的诸葛亮无论如何无法预见的。宇宙中的未知太多,而即便再睿智的个体的认知也是非常有限的,宇宙中的必然在有限认知的个体眼中便充满了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如隆中对中说刘表不能守荆州,这显然与当时事实不符。三顾草庐发生在在江夏之战前,当时刘表、黄祖之势头显胜于孙权。荆州易主,是因为刘表死得过早,且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错误。而诸葛亮在刘备三顾时对此根本无法预知。且即便刘表不能守荆州,那么对荆州势在必得的便是孙权,因为从地利上讲,后世王敦起事便可以在荆州顺流而下直抵建康城。孙权是绝对无法容忍这种被动局面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凭实力而论,荆州之主绝非刘备。即便是之后曹操来袭,孙权是否容刘抗曹也在两可之间,如果不是孙权有意扶植更弱的刘备来平衡内部周瑜势力,那么刘备连荆南四郡也无法控制。至于益州,周瑜在曹操撤回北方之后便已经筹划攻取益州且得到了孙权的许可。周瑜没有攻取益州,原因在于周瑜行军途中暴毙。如果诸葛亮连这一因素都能提前算计到,那么便真的可以筑台呼风唤雨了。因此,诸葛亮编造隆中对,当是在驱逐刘璋据有益州之后。从隆中对的内容来看,诸葛亮编造目的有三。首先,隆中对中所说兴复汉室的前提是跨有荆益两州,而诸葛亮独掌朝政时南四郡已失,因此蜀汉无力对抗曹魏,责任应在关羽,不能由诸葛亮承担。其次,既然先主都要三顾茅庐,对自己言听计从,那么刘禅也应当识趣,做一个主管祭祀的皇帝,其余的事情不可参与。否则届时边界碰撞,诸葛亮便只能行霍光故事。第三,与吴国交好是隆中对以来的既定方针,客居益州的荆州人势力虽大,但是不可以有违此方针与吴交恶。夷陵之战后的刘备无人可用,法正与庞统已先他而去,因此他最担心的便是诸葛亮独掌权柄架空刘禅做曹操第二。然而身后之事,便不是即便雄才如先主所能掌控的。幸运或不幸的是,蜀汉资源土地人口均无法与曹魏匹敌,使得诸葛亮终其一生未能如司马懿一般为子孙打下根基,这便是刘禅的幸运或不幸。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戴慕竹:庚子日记若干则

文 /江湖传说中帅得掉渣的笔帅

庚子至今,一晃四年。近城远山,都是人间。因此随意拣了几则,为了方便,省去日期,以数字代替。

晴。因积书盈柜,遂开柜理之,一书坠落,断为两半。吾视之,乃《蝶恋花》。呜呼,相伴一载,遽尔玉殒;或烟景似醉,恋恋红尘竟弃吾羽化乎?哽恸留联,奈何奈何。吾以胶水勉强粘之,每一念及,哀慼益深。

晛。回奥园修订集贤校本课程。午收《山谷词》,昨日购之。前言记载,1950年代,马兴荣受龙沐勋勉励,着手校订山谷词。中间事阻,一搁四十年。四十年后笺注已毕,而忍寒老人墓木已拱,诚如山谷道人“老尽少年心”也。

三 

晴。晨继续修订集贤教材一事;友以生日书《牧斋集》见贻。忆及初见,当在两年前岁末,今予诚如牧斋之谓“头白那禁更白头”也。

晴。陈姓友人岁末来穗过访,为余校订汉服一书,感谢莫名。今远赴蜀地,再会之日未期。

晴。仨徒以《郑天挺日记》见贻。一代学人心路,刚毅坚卓之精神令吾辈心折。惜仨徒设计之路终为稻粱所屈。夜读平安帖,忆昔游兰亭,茂林修竹,清流潆洄,而逸少遗风,时时入梦。

晨阴。集贤第一册设计完毕,交付打样。收友人所贻生日书《蜜蜂的寓言》。即便杏花消息阑珊,而缅思旧雨如故,感切于心。黄昏冥晦,雨意浓密。戌时伴以轰雷,风疾雨骤。

晨阴,黄昏小雨。回奥园煮龙井,窗前小啜。不经意处扫视柜上裱框之枯叶,猝尔记起昨梦。裱框坠地,枯叶灰殒,余竟伤心不止。购《梅贻琦日记》,灯下读之,为运转学校而周旋于政客,奔波四方,忾叹经济不易。

晨雨丝如织。报纸如期出版,差一司机运送,或烟雾迷蒙,竟兜转于途。午寄集贤课程。购《贾伯斯传》,人生浮云苍狗耳,当听命于内心。

阴雨似秋。敲定《馨笺集》版式。去年今日,收绍兴佳酿若干。晚于302清检物事,忆昔共共谋前程,美醖香茗;而今泊港避浪,怀想依依。

寒雨不止。清明假日。晨十时起身。午饭煮面,吃毕继续睡。17时醒,又闻窗外雨声淅沥,清寒透幔。夜读《梅贻琦日记》。“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何止为政?人生于世,口只为吃饭也。

十一

阴雨连绵。午与小徒国豪茶聊颇久。渠言设计终非所好,拟改辙动漫。予嘉善,少年不废光阴,桑弧蓬矢,丈夫之志,追随内心,佳矣。

十二

晴。收《馨笺集》样书,并寄往京城。封面质量有所欠缺。午与彭总合力将《正是读书时》挂于墙上。读书四时皆宜,所谓“落花水面”“小斋幽敞”也,而读书亦误己多矣。着手集贤课程第二册。

十三

晴。购《情人》。道乾先生译笔干净流丽,上等文本。而杜氏之爱,亦乖逆而沧桑。以《王羲之墨迹》赠晋桃兄,羲之书自不必言,而才情冠绝,数言传其意。

十四

晴热。着单衣依然汗湿。欲更新源流公众号之汉服杂志书,茫无头绪。晚翻《江村经济》。中国农村的问题是饥饿问题。

十五

晛。源流公号推送完毕。字字不易。现下中国,以至更长一段时间,做“文化”尚嫌寂寞。予之文案“灾难之下的文化逆行”,语过乐观,其实质是“文化之烈士”也。收《Life Wear》杂志,乃设计之反面教材。夜落小雨,即停。

十六

《梅贻琦日记》断续阅毕,累时月余。予随其足迹,一路风尘,而今终点已达,心生几许怅然。梅氏治校兼涵并容,始终坚持学术思想自由。反观今日,既无思想,且多高楼。斯人不出,如苍生何。夜雨即过。

十七

晴。与大龙互校《馨笺集》,折腾一日。识字忧患始,信然。大半光阴葬此,生计艰难。

十八 

“5•1”依旧劳作。圣经云,人类终身劳苦,方能得食。众生不易。收香港三联版《彷徨》以及三民书局《桃花扇》。夜读吕纬甫,琐碎之日常,悲怆之磊落,一股愤懑抑止不住。理发。发如霜,已侵半边青丝。

十九

晴。友人发来汉服推广之订阅号,承其校订,寸衷感戢。纸质凋零,电子盛行,昔日本木下氏制作两期《Life Wear》令纸质杂志起死为生,予之汉家一书当再令纸媒复活N次。晚收敦煌版《坛经》,其版本众多,总难逃去不下怜世心肠,寄之以贝叶。

二十

晴。拟汉语江湖丛书合同。《后浪》刷屏,虽陈词慷慨,却空洞做作,自慰自欺,世道往复,卑劣与愚蠢依旧轮回不息。前浪、后浪不过一泡沫耳。购港版《呐喊》一册。五四以后,铁屋依然完好。

二一

晴。始着短袖。《馨笺集》二稿寄京。前后逾月有余。所谓有志于此,遂经磨砺,不足宽慰一二矣。灯下校稿,郁燠难耐,子时就寝。购《汪兆镛诗词》一册,前朝番禺遗老,执拗保守,却心忧黎元。与汪兆铭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二二

晴。晨读。予谓人于天地,须留三分市侩,处世不致扞格;须留七分耿介,谋生当图踏实。收《嬾真子录》《松窗杂录》各一册。正史无可观,惟稗官消夏。时至黄昏,黑云覆压,闷雷隐现。俄尔风疾雨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二三

晛。午收《毛泽东早期文稿》,其中《体育之研究》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于今观之,远离甚焉。不特雄性如雌,其精神亦多残疾。

二四

晴。编集贤课程。收台版王鼎钧散文集。乡愁郁勃难遣,积于左心房。半生漂泊,他乡难置灵魂,故乡难置肉身,总归如此。日夕天黑似墨,继而雨挟风势,窗外瞬间海景。

二五

昙。外出,午归。收港版《呼兰河传》一册。萧红叙事寂寞,落纸成烟霞,宛然普鲁斯特之注脚。楠木发来日签,以丰子恺画配图。丰氏只生欢喜,片片落英,都沁着人间情味,究竟情因年少,酒因境多。

二六

晴。熙阳遍照。购台版《西厢记》一册,陈之几案,日夕相晤,挽文思之枯涩。雠校《馨笺集》,即付剞劂,叹成书匪易。向晚云厚日敛,窗外淅淅飒飒,顷刻狞雷驱猛雨。挑灯读金瓶梅,惜太监版,不尽人意。

二七

礼拜。赴奥园校勘《馨笺集》。收《元曲纪事》《王羲之尺牍集》各一册。夕景昏霭,瞬息惊电裂空,雨泻如注。挑灯读右军帖,如聆松风,浣尽十年尘胃矣。逸少任诞之士,写字乃末技耳,今人追捧如此,亦可笑复可叹。

二八

晨雨如丝。收《儒林公议》一册,初夏读宋人笔记,颇能消暑。晚天沉,少顷色霁。挑灯《秋灯琐忆》,芭蕉夜雨,点点滴滴而已。

二九

连雨多日,今霁。“汉语江湖”诗丛合同拟毕。收《逸梅闲话》一册,偏三国之故实。三国风云激荡,人才辈出,无非功成骨枯,家天下耳。窗外月出,夏月宜枕簟,暂不读书,烹茗自娱。

三十

阴。午梁兄来,商计图书出版一事。集贤课程第二册编讫,三稿《馨笺集》寄京。收台版王鼎钧《风雨阴晴》一册,桑田几变,所谓故乡,无非亲人具在。窗外淅冽冽,挑灯风雨阴晴。

三一

阴。收全唐诗,大略性情所寄,千载同符。傍晚雨横,回途雨势再增。挑灯唐诗,信手732卷之长屋,文字足感,不惜身命。

三二

同事约酒,惜因事未果。雨令夜长,挑灯《幽梦影》,美学读物,有小迂腐而无酸腐。

三三

昙。晨拟出版合同。收《醉古堂剑扫》一册。此书著者假托眉公之名,可知古代书商亦借名人效应,以资速售耳。午未寝,手书几行寄友,不过寒温之句。薄暮行云叆叇,夜间轰雷不止。挑灯醉古堂,虽为清言,亦道人性曲尽岩险。

三四

昙。《三轻整脊》款项已收。过午芳姐见访。茶叙忻畅,书之后期,需要渠道,方能成事。所言颇中肯。其诗集《戴口罩的春天》遂敲定托予出版。庚子大疫,神州遭劫,诗人本弱,下笔千钧,呐喊,讴歌,彷徨,批判,百感郁勃,发而为诗,启瞶振聋。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此书幸而遇我。

三五

阴。芳姐发来诗稿《戴口罩的春天》。傍晚见午饭残留,遂加热食之。夜间归途,抬头见月。挑灯全唐诗,见则天叙次第五卷,与长孙皇后、上官婉儿并坐。终究后妃矣。

三六 

阴。夜过石四。诸多念念,不得停住。收《楞严经》一册。忆儿时明真,虽未开蒙,亦可辨色,而今经教化,却混淆黑白。一度憧憬成人世界,及长,却未能成为孩孺时所想之人。挑灯读经,时光流易,性未曾皱。

三七

霖沥。收《王韬诗集》《西学东渐记》各一册。晚至超市购日用品,归途无雨。夜挑灯兰卿、容闳。同属睁眼看世界之巨子,各有各命途。

三八

昙。《馨笺集》出版,500册装箱寄京。十旬竣工,期间辛艰,自知而矣。今重负已释,眼笑眉舒。

三九

晴。客户来。一时雅论清谈,啜茗舒畅。申时赴根聚地,席间饮桃花醉,盖量浅,羞于举白。戌时归,洗漱毕阅《松坡文集》,语不妄发,多有为之言,亦可破孤闷。

四十

“鹦鹉”绕道,带雨不止。惊悉常州市河滨小学之缪可馨坠楼事件。原来作文杀人见血,于今见之,原来看客之幽魂,人间尤夥。默哀。《馨笺集》已到京。京城疫情复燃,大龙再遭禁足,几箱书籍暂置保安室。大龙未能亲抚书皮亲闻墨香,焦炙不已。

四一

晴。芳姐来,商洽诗集出版并封面设计事宜。收《莫友芝全集》。疫情所致,半年未置大部头,令伯涵京华一见倾心者,不多,当不吝购得。午阿豪来辞行,随身两年,今会见未期,徒增感怆。

四二

晴。收《全元散曲》三册。元代国力,自是无法比之与唐宋,元散曲自然生存匪易,甚而自生自灭,留存数量不及唐宋诗词之三分一。书册侵食地盘严重,复理之,有迅翁“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说”之笑叹。

四三

晴。打点行装归家,父母早早候于门扉。夜闲话,母亲为予手工针织一件毛衫,今已完竣,令予试着,贴身舒适,伊开颜。予瞥见伊素发稠矣。更深回房就寝,逡巡于书柜良久,信手打开狄金森。

四四

晴。晨别家赴穗。父母养一肥鸡,杀之,命予带便置于行装,端午加餐。谋生江湖,萍踪浪影,未得伏侍左右,亦是罪愆。午时到奥园,收熊教授潢裱 。申时日环食,端EOS6D摄一帧。夜挑灯高季迪诗,有“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句,季迪为伟人欣赏,亦由此句。予独喜《龙城录》,乃忆大梅花树下。

四五

晴。“汉语江湖”诗丛选题上报,撰丛书之简介,250余字。收《苌楚斋随笔》两册。夜挑灯刘十枝,逸事可观,多补正史之阙。论诗则主张“全以意胜,不在词藻”,“词藻”易,“意胜”须天授欤?

四六

晴。芜湖宋磊赠予一册《一心惟尔》,书名佳,书评亦可观。收王鼎钧《小而美散文》一册。夜挑灯小船小桥小渡头,细雨临风岸,皆各有因缘。

四七

晴。夜于胡桃里饮酒,不佳。归寓后洗漱,似昏而醒。凌晨二时未眠,读王塘南集。偶瞟手机,得悉迭戈逝世。场下糜烂,场上封神;半个迭戈,已然称王。

四八

晴。冻。收包裹一件,芜湖寄出,乃《西湖游览志余》一册;得大龙所贻书籍若干,《说园》一册,《馨笺集》一册,《笑傲》一册,并嘱予在其扉页互签,以志之。

四九

冻。风甚壮。题《馨笺集》打油一首:“一纸承诺十六年,午夜梦回忆从前。校得书中几个字,换壶清酒花间眠。”题《笑傲江湖》扉页一段:“此版笑傲封面竟UV烫黑金,且前插几幅彩页。稀奇。读笑傲宜干烈酒,快马美人俱往矣,惟一樽一曲,能诉衷肠,能知情浓,能慰平生。”晚收同事所赠《凛冬将至》,此夜沐手焚香,拥衾读之,心上温暖。

五十

晴。向晚离穗赴紫城,亥时下榻维也纳。卸下背包,拿出一卷《陶庵梦忆》。洗漱完毕,就灯翻阅,念其故国之思。尔后枕梦忆入梦忆。

五一

雾雨。晨七时起,驱车往乡镇一中学。其间与校长拉谈,彼谓办学宗旨,无他,唯“读书”尔。古今名著,灿若星辰,若不苦读,来校何为?终耗光阴。一乡镇校长,胸中见识,竟大不同,予为之悦服。夜饮大醉,子时抵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