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竹:我怎么设计《圆美》

今年只做了一本书,是入行以来最低产的一年。

不是无书可做,而是拒绝了七八本做书的业务。其实道理很简单,相亲便是彼此要看对眼,若不然,便失去了“相亲”的意义。

中国人大抵爱冒充专家。比如先前有一个客户出版散文集,诸多要求,封面选用铜版纸,颜色须大红,勒口紫色,书脊深绿色,内页插图要艳丽。我不待她说完,直接回了一句:对不起,我做不了。她发了个怔:你怎么不会?不想接我的活?我问:你病了去看医生,会建议医生开绿色的药丸、黄色的药丸或者其他颜色的药丸吗?

不用我往下说,这后果也只能自负了。

都几十岁的人了,还是像刚开瓶的可乐,一股气儿老往上冒。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些鸡汤文常常这样告诫芸芸众生,但问题是,我已站在悬崖边,离深渊只有0.01公分,你退一步试试?得罪人就得罪人罢,到哪一天我不再得罪人了,那许是可悲的开始。

初见吴应忠先生,是在今年的三月。他不仅是一名资深景观设计师,更是人生哲学家,始创《圆美》设计语言符号•设计辨证学体系,因其通用而平凡,日用而不知。他在行业内浸淫十余年,大奖小奖斩获无数。而今他想把思想碎片、案例、手稿等汇编成书,邀我设计。我粗略地翻阅了一下书稿,其体悟之深,用力之勤,颇多可诵之处。

我说:“设计由我一手掌权。”他愣了片刻,反问:“掌权?”随后他若有所悟地微笑:“好的。”

我于庭园方面的知识乏善可陈。仅仅能想起三个名字:沈三白,叶广度,陈从周。

以前读《浮生六记》时,记得有一大段描写庭园的文字,现在记不真切了,赶紧在乱山似的书堆中揪出沈三白: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散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或掘地堆土成山,间以块石,杂以花草,篱用梅编,墙以藤引,则无山而成山矣。

沈氏真得造园之三昧,说的是造园要有变化,而且要经济实用,活脱脱一个园林专家,如果承包几项园林工程,小日子也可以过得风生水起。却偏偏走去舞文弄墨,那时文坛乌烟瘴气,经济也不景气,生活潦倒不堪。悲夫!真可惜了三白。

至于叶广度,前几年乱翻书,无意间读到他的《中国庭园概观》。叶广度属于籍籍无名的庭园专家,《中国庭园概观》写于八十年前,当时大学的园林课程都以此为底本,编写教材。而他还亲自设计了江津师范的元老建筑和独步蜀中学校的“田”字形四间平房教室,融自然与人文于一炉。他认为人生短促,放弃对自然与美的追求,却孜孜追逐于“人相”与“我相”,却也太过南辕北辙。真正的庭园专家,并不是为少数的特权阶造别墅,而是将水榭、竹庐、凉亭等元素,纳入中国人的基因里。栖心可得自然,信然。

陈从周首先是一位文章大家,然后才是一代园林艺术宗师。甫一下笔,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缓缓铺陈开去,兰香竹影,鸟语桨声,一抹夕阳斜斜照过窗棂,静中见动,动中寓静,又是一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景致,好看极了。可惜一部《陈从周全集》我只得半部,下半部不知所踪。然后在仅存的下半部中,仔细爬梳与《圆美》相通的声息。这正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陈玄风与梅超风,偷了黄药师下半部的《九阴真经》,只习得一些招式,于经书上半部的心法全然不通,终究到不了一流高手的境界。设计《圆美》初始,我特意复习了上面三位大家的作品,却越读越心烦,始终不得要领,灵感枯竭,设计工作一搁就半个月。

后来,偶然读到枡野俊明的书,他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主张营造心灵庭园,一切向内,就是净与简。大乐必易,那么《圆美》的设计,只剩下黑白两色,黑白交替,亘古循环,一阴一阳,万物滋生。既然庭园是心灵的外化,就有意地避免“巧”,一巧,就流于浮华。于是书名以及内文中的的标题,我就亲自毛笔书写,而且不能写太好,要“拙”。书法写得美、写得丑都很容易,唯独“拙”,难求难造。我的功力自然达不到,勉强为之而已。书籍仿古装帧,裸脊线装,竖排自右边读起。中国人凡事求个“方便”与“实用”,我反其道而行,太过于方便与实用,往往陷入平庸与怠惰。封面我也以素简为主,书衣裹以硫酸纸,隐隐约约之间,楼阁掩映,山石森严,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

《圆美》的设计是这样,不复杂,像走进一座干净的庭院,无倾城之姿,亦无曲径之幽,只得古树三五,幽篁一丛,山石随意点缀。如此甚好。

上个月我买了一本董桥的《读书便佳》,牛津版。牛津的装帧素来出色,配上董氏文字,像红星二锅头佐以花生,像方文山遇上周杰伦,像《圆美》邂逅戴慕竹。金风玉露一相逢,足以抵挡世间一切俗品。牛津版的内页设计不作修饰,文字归文字,图片归图片,天地舒朗,读着很舒服。精装的封面,质地是皮革、木材、丝织品、特种纸等,再加上烫金、激凸等工艺,美到极致。深宵沐手焚香,翻开书页,读到一则故事。一九二二年,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印行了一百部《尤利西斯》,编号签名,佳纸毛边,黑脊烫金。现在卖到港币两百三十多万。

于是我在《圆美》的身上加一张牛皮纸,用途是“无用之用”。牛皮纸不印刷,我在上面手写书名,外加编号。多少年后,它的拍卖价格应该不会低于港币两百三十多万。当然,仅限我的手写字体,其他字体无效。声明:千万不要假冒我的字体,你学不会的。

《圆美》有一句话:有一种美,叫不完美,美的境界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

谨以此话送给你,也送给我。有一种人我是不送的——吹毛求疵者。

初稿一
手写一
手写二
局部一
局部二

作者: 戴慕竹

我叫戴慕竹(个人微信号:dai830315),江湖人称慕哥或慕少,80后,人帅笔帅。平日工作忙,约一周推出一篇精品阅读。量少质优,因此,你还有什么不满足?阅读更多我的文章可以扫描文章最后的《且读且行》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戴慕竹:我怎么设计《圆美》》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