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负卿

有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传了很久,期望有更多人去了解。

卓文君生于西汉临邛,仅十七岁便在娘家守寡。那时的她心中落寂,难道仅十七岁的她要在家中孤独终老么?

彷徨的她一日在父亲举办的宴席上听见了林籁泉韵般的琴声,这让喜好音律的她步出了闺阁,想要一见弹琴者。

那是梁王珍藏的名琴“绿绮”,顺着那跃动的双手,她看向了那位琴师。就是那一眼,引来了一曲流传千古的古琴曲《凤求凰》。

那琴音在她的耳畔化为绵言细语,“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她的心轻颤,可当那封书信到来时,她早已放下了理智。她就那样走了,不顾一切的随司马相如而去,连老爹卓王孙也不知会一声。

然而现实最终让两人落魄回归,眼见木已成舟的卓王孙只能怅然中成全两人。

后来司马相如成功了,得到武帝的赏识。那时他心中也贪恋上了繁华,意欲纳妾。卓文君便写下了《白头吟》。当中的诗句,“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终于唤回了司马相如的心。

当真的白头偕老时,世间的一切,在两人眼中,也比不过彼此的心念。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协和医科大学袁钟主题演讲:《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一个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告诉你,把衣服脱光了让你检查,把所有痛苦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这种人是仅次于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

当中央电视台在播“冬虫夏草含着吃”“生命一号”等虚假广告的时候,就说明整条河流都已经被污染,没有哪个鱼能摆脱被污染,治理污染的办法就是治理上游。

经常有学生问我人文医学有什么用处?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价值观,第二个层面是人文智慧。价值观是道,人文智慧是术。 继续阅读“协和医科大学袁钟主题演讲:《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蒋琦: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是谁之过?

6月10日,贵州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他们是留守在家无人照料的四兄妹,他们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服毒自杀的留守儿童的心境我们恐怕难以得知,然而大多留守儿童的处境我们不难想象:无人照料,生活堪忧。都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留守儿童这样的花朵不能茁壮成长?为什么他们要以自我毁灭的形式来表明他们的存在? 继续阅读“蒋琦: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是谁之过?”

皮肤过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推荐理由:过敏确实非常讨厌,日常生活中皮肤过敏的人很多,希望一些观点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来源:知乎       文章作者:冰寒

皮肤过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继续阅读“皮肤过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关于马头娘的美丽传说

马头娘,别称马明王。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蚕神。汉族民间的桑蚕传说,流传年代久远,地域广泛,最初见诸于晋·干宝的《搜神记》:

20150420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处,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

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

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蹴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蹙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命树曰桑。…今世所养是也。

这是一种很饶兴味的文化现象。以蚕丝为主要原料的丝绸,是古代对外文明交流的工具,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养桑种蚕的国家,对于蚕丝是如何被发现的问题,千古流传着的美丽传说给出了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