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人》第八章 :人格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

笔者在八十年代上半期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首版的编纂工作。那时,白手起家,毫无经验,便拿大名鼎鼎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旧称《大英百科全书》,因有给帝国贴金之嫌而被弃用)当作样板借鉴。笔者有一次偶然翻到该书的“人格”(personality)条目,读了一下觉得很新奇,便想查阅我国辞书字典的相应条目,结果找遍了都没发现。请教了老一辈的辞书专家,也都没有印象。

追溯既往,自有文字以来,中国汗牛充栋浩若烟海的古近代典籍之中均无人格一词。经初略了解,发现这个词儿最初是日本人翻译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书籍时使用的,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大概是一、二十年之后。

无论如何,自古代到民国之初,我们没有“人格”这个概念。与此有关,顺藤摸瓜,也没有平等、人权、尊严等。

我们有的,只是发音相同的“仁”——两个以上的人,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背景中的人。而个体的人,自然的人,大写的人,一概阙如。这,意味着什么? 继续阅读“《大写的人》第八章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