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竹:一曲红豆三百年

20160703

1635年秋,柳如是迫于陈子龙的元配张氏压力,悻然别去。她先在松江赁屋安顿,数月之后再远走他乡。后人指斥陈子龙寡义薄情,其时陈子龙家境清寒,两试未中,除了与柳分手,别无长策。

《柳如是别传》是我近半年来越读越心悸的书。平常读书,是越读越熟稔,而今则越读越陌生。读了后十页,就必定翻回前十页来比照,循环往复,缓慢吃力,直读得冷汗直冒。

晚明志士在歌伎的命运中看到自己的命运,歌伎命运的浮沉,对他们而言便是国家兴衰的隐喻。余怀《板桥杂记》开篇竟拿秦淮河畔的歌伎比喻明朝的兴废。而明末女伎写得进卷帙的都是绝色。陈圆圆颠倒众生,一袭红袖裹着天下兴亡;李香君婉媚绝伦,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皆精,孔尚任一部《桃花扇》带她走遍有井有水的地方走了几百年;董小宛孤高自傲,冒公子见了她之后,倩影深烙,挥之不去,《影梅庵忆语》款曲眷眷,伴她香魂不灭;而柳如是,丰姿逸丽,下嫁钱虞山,命运尽管坎坷,名气百代不衰,三百年后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以衰年病目、抛十年精力死心塌地为她作传,洋洋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胆略兼人,她幅巾道服拜访上层名流,递上名片,自称“女弟”,引起轩然大波。古时女子写信作文,不是自称为“侬”就是自称为“妾”,明目张胆地以“弟”自称,自柳如是始。蔑视封建礼法,争取“人”的地位,坦然与士大夫平起平坐,古代名伎中,柳如是仅有一例。

后来,柳如是身著男装,扁舟拜访文坛泰斗钱谦益。钱对柳一见倾心,为之筑“绛云”别墅。二人在“燕婉之宵”还有一个段子:钱曰,我爱你白的脸黑的发;柳曰,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虽年龄悬殊,开起玩笑来也不输恩爱浪漫的小夫妻。

甲申之变,清兵陷南京。钱谦益出城迎降。柳如是多次劝钱以身殉节。钱“嘿然不答”。《天啸残墨》里记载柳如是“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人皆贪生,虽伪名儒不如真名妓,在此也不必再苛责钱谦益。而柳如是不过是希望敲出他骨头深处的最强音,实现以身殉国的最高理想。尔后钱病卒,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一面安抚他们,一面差人告官,给亲生女吮血立下遗嘱。待官衙来到,柳如是已自缢于梁。

如是才思,如是烈性,直令须眉抱愧。但纵然如此,也似乎不能构成陈寅恪耗费旷世才学为柳作传之因由。秦淮八艳中,论才貌,不相伯仲;论性格,董小宛似乎更丰富一些,纵谈时局,支持复社,追求个性自由解放,每到幽林远壑,见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陈寅恪理应著一部《董小宛别传》,为什么偏偏相中柳如是?若论寄情于古人,忘却现实苦痛,以求得精神上的乐趣,彼时陈寅恪确实没有这般闲情。在柳如是身上,陈寅恪温了什么旧梦,寄了什么遐思?只是他的旧梦太迂曲,遐思太幽远,掩藏在繁复精深的著作内,后人如入迷宫,终难领会。

《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我前前后后读了许多遍,文字很好看,陈寅恪虽是历史学家,但诗心郁郁。1937年,陈寅恪病愈昆明,百无聊赖,便去书店购书,却没有看上一本。书店的主人款待殷勤,陈不忍拂逆他的好意,便问店内还有无其他可售的物品。店主人沉吟良久,说道当年他旅居常熟白茆港钱氏旧园,拾得红豆一粒,随身携带,现愿将此豆赠之。陈寅恪喜悦非常。店主人所说的“钱氏”,就是钱谦益,“钱氏旧园”当属柳如是居住过的红豆山庄。自从得到这粒红豆,陈寅恪就萌发了写柳如是的念头。若无红豆,便无《柳如是别传》这部奇书,此言当不为过。而早岁读书,陈寅恪对钱谦益的诗文也格外欣赏。他说:“一日寅恪偶在外家检读藏书,获睹钱遵王曾所注牧斋诗集,大好之,遂匆匆读诵一过,然实未能详绎也。是后钱氏遗著尽出,虽几悉读之,然游学四方,其研治范围与中国文学无甚关系,故虽曾读之,亦未深有所赏会也。”从匆匆一过的“大好之”到后来的深赏都可以看出陈寅恪对牧斋诗文非泛泛之喜欢。

《柳如是别传》开篇即说得明明白白:“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氏受到尊敬,大抵因他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中国文化即被西方文化踩到脚底。中国人有自己特定的思维和特定的表达方式,当中国文化饱受批判、国人不再继承之时,中华民族已经丧失了“独立之精神”;当国人的价值观全盘依赖西方输出之时,我们已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丧失了“自由之思想”。

自由与独立,是要有点骨气的。当年,国民党政府把他视为国宝并用专机接他去台湾,他没去;后来共产党也三番五次请他主持社会科学院,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婉言谢绝。陈寅恪的不合作是彻底的。而现在谈起陈寅恪,仅仅聚焦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遭遇,他的文字非时下热门,红豆山庄终归孤寂冷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其学问,后人几无涯岸可望,至于树碑立传,与他也无半点干系。

柳如是的初恋是陈子龙。陈、柳爱苗,早在1633年就已种下,正式同居是1635年春。郎情妹意,情诗互赠,陈氏诗集题为《属玉堂集》,柳氏则是《鸳鸯楼集》。惜好景不长,1635年秋,柳如是迫于陈子龙的元配张氏压力,悻然别去。她先在松江赁屋安顿,数月之后再远走他乡。后人指斥陈子龙寡义薄情,其时陈子龙家境清寒,两试未中,除了与柳分手,别无长策。十多年后,陈子龙反清复明,以身殉国。一片赤忱丹心,算是易水悲歌之士。只是,后来,柳如是没有为陈子龙写过一首悼诗。

641268768095201559

作者: 戴慕竹

我叫戴慕竹(个人微信号:dai830315),江湖人称慕哥或慕少,80后,人帅笔帅。平日工作忙,约一周推出一篇精品阅读。量少质优,因此,你还有什么不满足?阅读更多我的文章可以扫描文章最后的《且读且行》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