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则必须在此之前吸纳足以导致其失败的特征。如果没有与自然界达成这种妥协,则不具备成功的基础。因此,在九五飞龙在天之后,必然要走向上九亢龙有悔,正如正切曲线的运动轨迹一样,这绝不是保持克制便可以扭转得了的。
当初读《资治通鉴》读到官渡之战时,我便一直想找到袁绍失败的性格因素之外的原因,所总结的结果也与上述观点相合。袁绍同曹操都非寻常人等。寻常人见到董卓军阀势大,会争先恐后跪下来向董卓陪酒陪舔陪睡,同时将自己的三陪能力定义成情商,最后在与董卓一起灰飞烟灭时大喊自己是无辜的。袁曹二人逃离长安后,均建立自己的势力讨伐董卓,然而轨迹不同。
曹操从零基础招兵买马做起,进展缓慢,但基础牢固,而袁绍却依仗自己的家世,轻易地使原翼州旧臣背弃旧主倒向自己,步伐比曹操要快得多。然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由于步骤过快,根基不稳,倒向自己的原旧臣一样可以再倒向别人,比如公孙瓒。于是为了站稳脚跟,袁绍不得不另行扶植派系以建立平衡。
这一平衡,正是袁绍能够成功的前提,然而也正是这一平衡,成为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根源,其成功之前已经吸纳了导致其失败的特征。在战争状态下,这种平衡下内耗的属性暴露无遗,所有投靠曹操的谋臣将领都是在内斗中被抛出的。
官渡失败后,面对接班人的问题,袁绍本应主动打破平衡以期在剧烈运动下产生新的态势,无奈大多人都很难面临人生中这种重大失败,其过世后这一问题继续发酵,坐等老朋友曹操来收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