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很喜欢那些以写文章为爱好的人,有些人并不熟识,但读了他们的文字心中便多了很多亲近感。坚持写作本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而愿意袒露内心的想法和观点的人,在我看来常常是心怀坦荡之人。
2
一些年轻的朋友,有时会陷入一种比较低迷的状态中。原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有家庭经济压力的原因,有工作中受到挫折和委屈的原因,也有内心迷茫想找一个出口的等等原因。
是啊,曾经我也有被一件事情或者一些事情压得踹不过气的感觉,急切的想找一个逃离的出口,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呢?
不过如今想来,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有钱没钱日子一样照过,案子输了工作还是要继续,至于生活工作上被人质疑甚至责难,从来都会有。所有这一切,当你经历过真正的人生灾难,在无数个深夜痛彻心扉的流泪后,这些算得了什么?
3
让人舒服是一种最高级的情商。很早以前我教实习律师打电话,常常会强调一种技巧。
就是带着愉悦的表情,用愉悦的声音去打电话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话怎么讲也很重要,所以讲话之前一定要思考和酝酿。
在职场上,不管是同事,合作伙伴,还是接触一些执法部门人员,没有什么配合是别人理所当然应当做的。事情怎么做其实都有一个弹性尺度,做到多少就取决你赢得的好感和亲近感。
多从别人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多看看别人的努力和难处,多说几句感谢的话语要比颐指气使或者一本正经的要求别人做事,效果要好得多。
4
我的女儿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有时看到一些女孩被骗被伤害的事件,作为母亲我会忧心她的将来遇人不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要从小教孩子明是非,辨好坏。如果一个人自己可以独立思考,辨别一个事情的大是大非,那么才不会人云亦云,被世俗舆论所裹挟,也不会轻易被人带上歧路。
辨好坏,则是需要懂得识人。亲君子远小人,这个道理对普通人也很有用。要去靠近那些能力和品德都比较出众的人,在这些人身边人生通常会更容易成长。
一个见识高远,人品过硬的人,他给出的建议和观点常常出自公允之心,所以更值得去信任和听从。千万不要以阶级成分来选择要听从的观点,比如年轻人要听年轻人,农村人要要听农村人、中国人要听中国人的等等,如此逻辑只会陷入褊狭的误区。
5
过早的挣到大钱对年轻人未必是好事,这是今年我跟一个刚毕业的堂侄说过的话。
有些年轻人很幸运的进入一些高红利的行业,比如通信、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出校门收入就要比同期毕业的同学高出好几倍,毕业几年就买房买车。殊不知,行业红利并不等于个人能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前面跑多快,而是有后劲能够成为笑到最后冲刺的人。
如今中兴通讯裁人,房地产企业裁人,ofo公司眼看就要倒闭。当行业入冬,要在同行业里面寻找同等高薪的工作就变得难上加难。年轻人该如何面临这种落差?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何承受各种失业后的经济压力?
律师行业不是高红利的行业,但还是有很多人入行就想挣大钱,如果听到哪个人在实习律师期间就挣到二十万,估计眼睛都发直了。但是仔细想想,入行就有二十万,三年后期望有多少?五年十年期望又达到多少?自然是希望轻松过百万的。不过这个行业有多少人能够轻易的获得百万年收入呢?
凤毛麟角而已,而且都是那些积累了深厚执业能力和资源的人。
6
前不久跟客户老总商讨意见事情,感受颇深。
他在表示对外聘律师的价格问题时说,为了表示尊重律师的价值,不仅不讲价,而且还额外增加事情成功后的大额奖励。
这一点让我想到曾经我们有一个案子也是如此,客户老总不仅没有讲价,而且还在案件取得预期结果时,在合同约定之外给了一份奖励。这个事情一直让我深受感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客户公司的案子也是特别尽心尽力,唯恐辜负了客户这番尊重和信任。
合作不是冷冰冰的合同条款,而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合作关系自然融洽。
很多人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从合作价格、合作条款、工作过程中进行百般博弈和防范,似乎不这么做就不能显示工作价值。其实这么做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这段话最有教诲意义,我非常喜欢,人生确实也如此。
“有些年轻人很幸运的进入一些高红利的行业,比如通信、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出校门收入就要比同期毕业的同学高出好几倍,毕业几年就买房买车。殊不知,行业红利并不等于个人能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前面跑多快,而是有后劲能够成为笑到最后冲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