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轶:从事后算账到事前筹划-谈谈地产业成本优化的工作重心

地产市场竞争激烈,活下来就是胜利,成本管理能力强,就意味着你具备更高的地价承受能力,在投资端力拔头筹;

或者能以更大的价格浮动空间,压制竞争对手,加快项目周转。

大家都知道,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结算四个阶段,成本是一个一步步精确的过程,但成本优化的效果也是个不断下降过程,所以,在项目管理中把成本优化工作重心充分前置,已成为业内共识。

策划阶段的成本管理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运营线,通过运筹,将回款尽可能提前,支出尽可能延后,减少负现金流峰值和现金流回正周期。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自有资金年化收益率。具体的方法有将去化快、售价/预售前工程量之比大的产品排在首期,合理划分首期规模,提高首期发包价格以压缩首期预售节点前工期,设计工作前置尽早开工等,使回款尽快覆盖已发生成本。

另一方面是产品线,主要解决的是该不该花的问题,产品的哪些特性是客户的敏感点,满足这些特性能够带来多少溢价,能否覆盖实现这些特性所增加的成本,如规划、外立面、景观、户型、精装修等各种升级,能否让客户买单,或者哪些减配,会形成产品的短板而导致折价。

一般的规模房企,都会有一套标准化的客户细分与客户描述体系,甚至还会有相应的标准化产品与之对应,既充分解决客户痛点,又优化减配客户不敏感的地方,使客户需求与精准营造达到有机的统一。

当然随着市场波动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快,标准化的体系迭代已经不能完全拟合项目的特殊性,项目策划仍旧需要更具发散性的产品思维,但客户痛点溢价覆盖增加成本的原则仍旧不变。

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实质上以最小的成本,把策划阶段的产品特性要求翻译成建筑语言,这个翻译过程,随着规划-建筑-景观-结构-设备各专业设计的不断深入,成本优化的效果也在递减。

规划阶段的成本优化,是在货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为后续专业的成本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场地(尤其是山地项目)标高要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开挖与外运,建筑间距要协调地下车库布置的模数,展示区的相对独立以减少后期施工围护成本等。

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本优化、从地下主要是更小的单车位面积指标、更低的层高和埋深,地上部分主要是更小的公摊、更规则的体型、避免过于繁琐的立面线条、选用更经济的外墙构造、拟拓展面积部位选用低配门窗、封闭消防通道简易装修等。

景观设计的优化,采取的手段包括压缩硬质铺装面积、控制展示区范围、经可能选用地方树种、扩大只需铺设草皮的首层私家庭院等。

结构设计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持力层、桩身强度与承载力匹配、控制好基础筏板厚度和地下室侧、顶板厚度;结构布置尽可能对称均匀,在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增加剪力墙面积以减少用钢量等。

设备设计优化主要是为建筑、结构优化服务,如采用更扁断面的风管,通过BIM优化设备管线避免标高方向重叠,以减少地下室层高,使用轴流风机减少占地面积等。

施工和结算阶段,成本已相对刚性,优化空间已很小,这时候过多压缩施工单位合理利润只会造成品质滑坡,成本工作更多是要避免不合理高价,避免总分包窝工索赔等,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工作是通过结算样本及时修正成本数据库,形成信息闭环,为新项目的正确决策提供精确的成本依据,使策划、设计阶段的优化更科学有效。

作者: 孙轶

工作经验教训分享、楼市瞎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