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远: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

庾信《哀江南赋》中所说的“大盗移国”,是指南梁太清二年侯景之乱。庾信以及当时南朝诸公卿将侯景视为“公私涂炭”、“物极不反”的始作俑者。

这在现象上自然成立。然而宏观上观察南北朝的历史,侯景本是东魏军阀,高欢去世不久高澄便遭意外,是谓侯景作乱的绝佳机会,然而侯景未能在高洋根基未稳时天翻地覆。同样,西魏宇文泰也没有给侯景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侯景于分裂的北方没能施展拳脚,南下渡江时不满千人,却在统一的南朝如鱼得水,至兵入台城时已有十万,这便不能以侯景一人来作解释。

正如尔朱荣河阴事变时屠王公大臣二千余人,这绝不可能是尔朱荣的个人意志。侯景乱梁时,梁武帝已经八十余岁,长期执政导致社会平衡严重破坏,各路诸侯的怨气充斥于《资治通鉴》中。萧衍并非没有重建平衡的才智,而是无论其年轻时如何雄姿英发,一方面心智能力随年龄增长而衰减,另一方面重建平衡的过程便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这在哲学上说起来轻松,在现实中却是撼泰山难。并且这并非是最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南朝与北朝的社会形态和人才选拔上有质的不同,南朝完全继承了东汉以来的门阀制度,即便是平民出身的刘裕也没有能力打破这一结构,虽然消灭了桓玄却无法改变社会形态。门阀并非完全无法选拔出人才,卫青霍去病乃至大政治家霍光都是通过裙带关系进入历史舞台的,然而门阀无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流动性极低,因此彼时南朝社会的怨气不仅来自萧姓诸侯,普通民众中视侯景为建立新秩序大救星的也大有人在。

庾信“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正是门阀制度的典型,因此所谓“大盗移国”,庾信痛心疾首,怀“去故之悲”时,理应想到,这种局面,自己也同侯景一样,是始作俑者之一。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王博远: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