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位不逊于黄河。夏朝时国君太康被羿驱逐,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可见如果历史上确有夏朝存在的话,其国都应位于洛水附近。
历史上另一典故便是司马懿承诺不杀曹爽,“指洛水为誓”,曹爽作为一个不读书的草包,对前汉吕禄交出兵权后诸吕的下场一无所知,马上相信了司马懿的誓言,以为可保一世富贵,结局自与吕禄相同。
司马懿清除政敌并无不妥,然而连何晏等名士一并诛杀,这便是有问题的。从政权的角度看,能够引领国家风气与民情的自是为数不多的何晏一类的名士。
魏晋之间处于朝代更替、两汉经学文化强弩之末、急待文明的转型与重生的阶段,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何晏一类的人如果过多会阻碍这种转型,然而开了杀读书人的先河,又会使得读书人噤若寒蝉、重生的文明虚浮而根基不实。
曹操极端厌恶祢衡,也不过是送给刘表消灭,自己绝不担此恶名。刘表同样不傻,将祢衡送给黄祖。司马懿不忌讳地开此先河,也间接使得西晋国祚极短。司马睿偏安一隅时,我琅琊王氏的先人王导便将宣王诛名士的历史细数,使司马睿羞愧难当痛哭流涕,有以也。
《王博远:洛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