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谥元修为魏出帝,应是来自于春秋末期晋阳之战三家分晋后谥国君为“出公”的灵感,羞辱前任国君的同时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元修出逃,事后来看是促其速死,因为宇文泰显然不会比高欢更加尊重元修,而他在出逃第二年便死因不明。虽然高欢行比曹操,甚或过之,然而汉献帝得到善终,一如之后的三国末代君王。但是离元修最近的参照物是被尔朱氏诛灭的元子攸。高欢作为尔朱荣的政治遗产继承人,难免萧规曹随。在这种情况下,元修与高欢的矛盾便会被放大为紧迫的生存危机。并且忠心与否与现实情势密不可分,曹公起兵之初,匡扶汉室之心应至少九成为真。而刘渊石勒统帅手下中亚胡众,面对生育率全球最低、人人手捧英文单词书视中华文明为敝履的晋朝宗主国,则必然生出问鼎之心,到了最大的敌手刘琨遇害后,废立加冕便都箭在弦上。然而人会对眼下的矛盾无限放大,却对格局改变后产生的新矛盾缺乏感同身受,进而对格局改变产生期待。这种肤浅的认知,从哲学上看也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缺乏对矛盾的认知,一体两面便是对新事物的生命力同样预估不足,而这也确保了任何看似占尽优势的一方都无法完全掌控事物发展的走向。元修对宇文泰抱有期待,出逃成功后便面对与关陇军阀新的矛盾。在东魏,高欢的孙子高纬可以一纸诏令除掉斛律光,而在西魏,宇文泰即便对贺拔胜有诸多忌惮,也是绝计不敢乱来的,这种格局看似对元修有利。但是宇文泰军阀内部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必用在元修这个外人身上。元修出逃,对高欢而言损失不可承受,然而在河阴事变之后,六镇武人与关内君权之间的关系本就难处理好,尔朱荣便是现成教材。高欢的处理方式高出尔朱荣,然而依旧无能为力。这是北魏衰落的无奈,也是高欢的无奈。如果舍弃魏国君主,割据一方,则要步袁绍后尘,坐等其他军阀来尊王攘夷。而元修卧榻在侧,则高欢也时刻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位尔朱荣。像曹操一样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则只能因时借势,超出人自身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