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竹:在做书中沉沦

燕姐沉思良久,才提笔在给刚从远方归来的若邻的明信片上寄语:愿世间美好都与你相遇。一笔一画,静穆而飘逸,像去年绍兴冬夜里落的那一场雪。频频回首,虽酒徒词客俱老,而花雕醉人,一洗从前懊恼,也觉风华年少。上一个月燕姐去了一趟宏村,正是秋杪落木的时节。看她所拍的照片,秋色都溢出来了。因绍兴之后,我做了一套明信片;而宏村一行,燕姐所见皆美好,于是寻思着挑出十一张照片,再配上她自己的诗,邀我设计出一套明信片。

普普通通的明信片自是难以匹配宏村的秋色,岁晚来时,燕姐缓步古村落,跫音细碎,惊醒前世梦境,点点滴滴总成相忆,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悟。我一时缺了灵感,便搁置了两天。夜晚读《奥义书》累了,顺手从博古架取下一饼“白牡丹”,掰了碎瓣煮在水中。“白牡丹”是由皮套装着,四周缝了线。我把玩在手里几分钟,杯子里的水渐呈金黄色,灵光一闪——顿时开了窍。

继续阅读“戴慕竹:在做书中沉沦”

小说是对形色生命状态的多维探究 ——读林那北的《校医杜常宝家》和《镜子》有感

小说和生活的关系就好比照片和生活现场的关系,这个比喻是切合且明了的。一张上乘的相片,是摄影师运用光影构图的技巧,凭着长期积淀领悟的艺术感觉,对现实删繁就简的处理,并加以后期处理而呈现出来的。当然还有跋山涉水的奔赴,以及对适宜光线角度的等待守候。同样的生活场景,不同的人拍出的相片往往千差万别,原因大致就是这三点:拍摄技巧、艺术感觉和后期制作。

小说也是这样,纷繁复杂的生活就是小说的丰富素材。但切入的角度、材料的裁减、人物的塑造、背景的营造,以及投射的哲理意味,都需要写作者长期的刻苦训练和持续的艺术领悟,最终借助想象力的翅膀,让文字挟着人物和思想飞翔,形成小说。小说是艺术,它不是生活的简单复述和再现,它着力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困在世界这个牢笼中的各色生命进行多维探究。

继续阅读“小说是对形色生命状态的多维探究 ——读林那北的《校医杜常宝家》和《镜子》有感”

蒋琦:周邶风,寄生在当代高校的祥林嫂? ——读阿袁的《烟花》

读完阿袁的《烟花》,正是一个夏日午后。窗外,阳光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草木低首垂腰,路人行色匆匆,躁热与焦灼控制着众生——环境仿佛总有引导命运的力量。

祥林嫂,这个名字不自觉地窜进脑海,尽管她与《烟花》中的主人公周邶风看似完全迥异的两类人——不同的社会图景、不同的教育背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一个高校里的外语教师,怎么会有交集和相似之处?但思绪还是不由自主地牵引着我向那里走去,或许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结局:跨越百年的两个中年妇人,最后都惨死了,一个被封建礼教和贫苦生活给生吞活剥,一个被紧紧缠绕的空虚寂寞活活勒死,在看似无路可逃的命运牵引下,她们都死得相当惨烈。

主人公周邶风的名字颇有寓意,高明的作家会在人物名字上下些功夫,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以暗示,为我们解读小说提供线索。

继续阅读“蒋琦:周邶风,寄生在当代高校的祥林嫂? ——读阿袁的《烟花》”

王博远: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梁武帝在被侯景所困大势已去时,说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这句话拆成两句来看的话,没有一句是对的。若说南朝政权的创立,从更宏大的历史观来看,至少要从孙策占据江东起算,与萧衍并无关系。

继续阅读“王博远: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玟予:诗光逸旅,桃源意象

序:记梦,并以散文诗答友人英姐。

放喉歌扬,提笔诗行,是否就是活成了理想梦的模样???

一次次夜阑珊的追问,回望荒草蔓荆的原乡……

花非花,梦非梦,穿越那世态,品过这炎凉,扑突突,摧毁梦因子的粗莽,辐辏鼹集,魑魅魍魉,俯拾皆谤………

玟予说,天真与纯真,盈盈一水间,可否仅是一河之隔的对岸相望………

奇怪!人潮涌汪,偏是神奇的呼应攫住了敏感的芬芳,欲遂愿翔,轻车简囊;江南荷彩,明盛邀煌;座中形肖,神采飞张;格局境广,跋涉堂堂;书藏千古,天下通航………

继续阅读“玟予:诗光逸旅,桃源意象”

王博远:谈知识产权

作为一名专利律师,是每天要与知识产权打交道的,避无可避。不方便说客户的事情,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大概在四五年前,我写文章的频率比现在高得多,基本每天读书后都要写一些文字,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发在朋友圈。之后我发现有位(当时的)朋友经常将我写的文字转发在他的朋友圈中,而且不注明转载,同时略去我的署名。发生多次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和他说,转发我的文字我没什么意见也管不了,但是能不能把我的署名权保留下来。对方听到我的要求之后表示十分不解,认为帮我转载的同时替我宣传了我的思想,我不仅没有感谢,反而想要回署名权,这让他莫名其妙。同时这位(当时的)朋友劝导我,说他有一位朋友将二手的苹果手机送给了他,非常大度,而我连送一些文章给他署名都不肯,相比于他的那位朋友,实在是过于小气了。这是在我身上发生的真实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自此之后,我在朋友圈发文字的频率大减,生生被这件事情恶心到了。自己创造的知识成果,一定是如亲人般珍视的。虽然知识产权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且这种垄断本身会束缚社会进步,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垄断,人是没有动力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况且束缚的本身便是推动,阻力自身所建立的平衡使进步更为平稳,这种哲学规律放在知识产权上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