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医生与占卜另解

在西方,律师和医生都是社会地位很高的阶层。虽然我们也有律师和医生,但这两个行业也常常被诟病。笔者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站在律师的角度来看律师、医生和占卜之间那些微不可言的关系。

1 行业从业门槛

目前对医生与律师行业的从业限制收口趋紧,两者渐行渐近趋于类似。从医生角度看,如果不想从医很容易转行做律师,而且可以成为一位复合型的医疗纠纷类律师,因为目前律师从业门槛是老人老办法,医生随时可以参加法律职业考试。相反的律师转行为医生,几乎不可能,通常都需要全日制医学专业生才可能。当然中医还开辟了师傅带徒弟性质的“中医师承”、“老(新)专长”等途径,但要成为无区域限制的执业中医生,也需要大致 6-9 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也相当于一个医科生培养到硕士结束的时间。因此,在我看来,律师门槛比医生要低很多。

2 专业能力的可替代性

律师和医生行业都不是不可替代,个人都可以独自上场。律师行业这几年人数大增,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案件当事人已经独自上场,而且法院为当事人的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材料也很便民,致大量常见型的法律事务不再委托律师代理。坊间有一种说法,为什么要委托律师,难道法官不懂法吗?医生也有一些类似,卫健委也提供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这种分级分类消化病人,同时大量医生入驻社区、农村及乡镇卫生院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但医生专业能力也参差不齐。坊间也有一种说法,久病成医。在我看来,专业能力这块医生专业壁垒比律师高很多,哪怕久病成医也少不了药物。

3 行业的不可或缺性

古人有讲,“法不轻传、医不扣门。”现在的医生大多都是在医疗机构坐诊,病人上门提供服务,也应了那句古话医不扣门,而律师很多是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虽说律师和医生都是服务行业,但相对来说律师地位要比医生低的多。从行业的不可或缺性来说,大部分人有矛盾纠纷大多通过基层矛盾调解机构化解,一辈子也不会上一次法院,但又有几个人一辈子不生病而不去医院呢?病会产生矛盾,矛盾也会导致生病,但矛盾在社会关系中产生,而病可以独立生成。

4 行业错误的高发程度

法律行业这些年推行司法责任终身追究的同时,伴随着法律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错案冤案至少应该不会超过30%,这一数据虽没有统计依据,但从行业人员的反馈来看,大抵应该是靠谱的。要谈医疗行业的错误程度,必须要假设一个前提,诊断正确选药恰当的情况下 1-3 天一定有效。这里的错误指的是“误诊”,包含完全被漏诊、诊断错误和延误治疗。在“全球误诊内幕 – 各国医疗过失统计数据“一文中,四分之一的欧盟公民(23%)直接受到医疗误诊的影响,其它如拉脱维亚(32%)、丹麦(29%)和波兰(28%)等等。笔者没有看到中国的数据,但我相信我们的比例一定高于30%很多,至少专家也有类似观点。看了医生吃了药不见效应该大家都遇到过吧,否则一委一局也不会发布《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文件了吧。从这个角度讲,律师比医生要好一些。

5 律师、医生与占卜的关联性

律师代理当事人上法院打官司,法院支持还是驳回,通常都需要给当事人一个预测结果,经验丰富的律师只是对结果预测的可靠性更高。医生给病人看病,通过仪器检测各种化验得出病人的指标偏离正常的标准值,就施了不同的药物,但对诊断是否正确及药物是否一定有效也并没把握,西医的技术也是在试验中产生的,更多的对细胞和尸体的解剖而产生的一种经验医学。他不考虑药物寒热,气血运行时令,因此西医本身不是生生医学。占卜算命很多人也接触过,不同的人说同一个先生有准有不准,但不管准或不准,大家都愿意接受,因为人心里都知道这是占卜未来,哪怕不准也可以接受,大不了下次不再找同一个先生占卜而已。

事实上,律师和医生职业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之事进行“占卜”呢?但人们可以接受占卜不准,而不能接受律师的误判和对医生的误诊,否则律师和委托人、医生和患者之间也不会出现如此紧张的矛盾。更远的追溯,律师、医生和占卜实出同源。既是同根生,何必相煎太急呢。

斯伟江:律师在法庭上该怎么表达?

写这种文章的人,最容易被人非议,似乎就你会说。坦白说,我肯定不算能说的。记得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上了台,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灰溜溜下去了。我一起出台的好多名律师中,大多都比我能说,如北京的朱明勇,徐昕,上海的陶武平律师,另外,君合的黄荣楠律师等,都是很会说,也能说到要点的律师。我只是认为自己已经够老,至少眼睛老花了,把我认为重要的说出来,不是金针度人,就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

之所以写这个文章,是因为最近参与了一个较大的案子,看到很多年轻律师,似乎准备得很充分,但表达上出了问题。虽然很多律师都听说过,开庭表达的核心,就是简洁,简洁,简洁。但由于很多律师美剧看多了,以为在法庭上,就该滔滔不绝,如长江之水天上来。最终,你会发现,法官一定是抽刀断水水,你的水一定流得不畅。因为,美国法庭是陪审团决断,我们国家是专业法官,百炼成精,最喜欢你三句话把话说完。上周开庭的,法官说,第二轮每人两分钟。有一个老律师说,二分钟我不行,我得把话说完,不让我对不起我的良心。最终,良心让他说了近十分钟。老律师确实有一套。另外,要是我说对不起,我得说对不起当事人的律师费啊。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专业法官的想法,就是我想表达的重点:简洁。

继续阅读“斯伟江:律师在法庭上该怎么表达?”

高肖峰:律师,我这个案子,打官司的胜诉率多少?

01

最近总被咨询到这个问题。

入行两年来,各式各样的法律咨询都经历过,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诉讼类案件,当事人在陈述完案情后,都会提出如斯问题。

在所里的实习生面前,本状经常吹嘘自己已经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但回答这个问题,仍然战战兢兢:

你答「没问题,包给你打赢」。好了,这属于「承诺案件结果」,面临执业风险,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你答「很难讲,这取决于法官怎么判」。当事人恐怕要摇摇头,心里盘算着另觅高明了。 继续阅读“高肖峰:律师,我这个案子,打官司的胜诉率多少?”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近日,微博上有个法学大一新生发出问题: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律师?

这里有几点很欣慰,因为他没有问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官、检察官,而问的是律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应该鼓励更多优秀的法律人做律师,来维护和推动坍塌的法治精神。

法律是统治规则的学问,实际是规则内的斗争。我们的同学,一直都是同学抓同学。这个规律亘古未变,历史一直这样演绎中,从没例外。

现在发生的很多社会事件,正在将法治拖下深渊。砥柱倾斜,道德滑坡,更需要更多的人来重整规则,加固基础、扶正框架,修复墙体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至少需要一代法律人的努力。 继续阅读“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