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涨价的是与非

近来,网络上流行一个搞笑段子说:“猪肉永远没想到,它居然败给了口罩。口罩永远没想到,它居然成了年货。”可见,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口罩成了大众消费品。

伴随而来的口罩价格飞涨引发大众对商家的声讨,除民众外不乏知识精英、网络大V等。《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中写道:

什么叫“发国难财”?现在把口罩卖高价就是。我的一个同事在其居住的社区小超市里看到平时不到十块钱的一包口罩,今天卖到了50块钱。网上还有各种“天价口罩”的展示。赚这样的黑心钱,是要遭报应的。

胡锡进的微博截图

只有中世纪的人才会认为商品交换应当根据物品的固有价值来进行。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只有允许自由涨价,才能快速增加市场供给,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强行压制价格与减少供给之意无异。

这种利用利用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发财的行为俗语称为发国难财,这种道德上的约束和谴责在经济学上根据站不住脚,然而却成为打击商业的合法借口,通过这种方式干涉自由市场的成为正当理由。我们一边喊着市场经济,一边做着计划经济。批评口罩价格暴利的都持有双重逻辑。

有人引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第六条:

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月29日,新京报微博发布了《北京丰台一药店10只口罩卖850被罚300万》的报道,评论叫好声一片。

新京报的微博截图

春节假期,工厂停工,工人放假,产能本来就少。再加上民众的恐慌心理和媒体的宣传(每4小时更换口罩)导致消费者大量屯积,让本以稀缺的口罩产能雪上加霜。此时更好的方式是实施财政转移支付,通过政府补贴、政府采购或社会捐赠的方式来解决。

对商人来说,质量可靠、公平交易、说话算数是对商人的要求,但道德不是。只要商人在疫情期间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并正常发货 ,让口罩价格在短期内自由波动能刺激产能,让商人自由的开展业务所带来的好处远大于抑制价格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