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中的“霸”字,并非是盛气凌人乃至咄咄逼人的意思。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历史书中不止一次描述项羽是一位文质彬彬谈吐斯文且特别喜欢和读书人交谈的人。陈平曾经对比过项羽与刘邦的风格,认为项羽的特质能够招揽大多数读书人,但聚集在刘邦身边的,则大多是亡命之徒。而且认为项羽读书不够多,那不过是同其身边读书人对比而已。相比于扩招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却是要超出万倍不止。总结历史书中对项羽的描述,可以发现项羽具备如下特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有恒心,有毅力,会为了认准的目标而毫不犹豫地放弃现有资源,这与大英雄刘琨简直别无二致!因此如果将“霸”字用作谥号的话,那么《世本》中可以如此定义:坚毅果敢曰霸;恒心宏志曰霸。虽说项羽有如此优点,然而下场却仍同大英雄刘琨一样。失败的结局,与其个人特质并无太大关系。项羽处于战国末期开始的向郡县制流官制度过渡的历史节点。其楚国贵族的身份可以使其快速整合资源灭亡秦政,然而该身份却又会成为其在郡县制度历史方向上完全无法摆脱的负资产,最终为时代所抛弃。据《楚汉春秋》记载,国事日蹙时,项羽曾对亚父说:“还好我们楚国有强大的中产阶级,能够推动楚国的社会变革并走出困境。”范增冷笑回应道:“我们楚国的所谓中产阶层,是由一群高考物理20分的扩招大学生依托于整个社会的逆向淘汰机制而形成的一个流沙阶层。如果您和他们说推动基本国策便可以高考加100分,那么他们会马上拿起砍刀朝向同胞孕妇的肚子猛砍,并且保证不伤害洋大人。但是如果您由此认定他们能推动社会变革,那么我认为您的病在一般的精神病院是治不好的。不仅如此,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伪中产们在其有生之年便会回归其应属的生态位。这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与领导人个人意志完全无关。”宋人李清照所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并不是说李清照认为项羽过了江东便可能东山再起,事实上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恰证明了过了江东便会偏安江左西湖歌舞。而是如项羽这般英雄人物,在确定时移势易无力回天后会选择优雅地离开,而不是裹挟更多的生命和资源来作困兽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