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远:若没有暗弱的李治,便不会有武曌施展的舞台

李恪被长孙无忌借房遗爱案诬以谋反致死,应负直接责任的是李世民。李世民因李治暗弱而生更立李恪之心,最终未下决断。表面原因来看,是废太子李承乾后若再行废立,对李世民自身的损害会是巨大的,甚至能否善终也会成问题。

李世民欲废李治却征求李治的娘舅长孙无忌的意见,这当然不是李世民这等聪明人会做的事情。更合理的解释是,李世民已然作出决定,借询问之机由长孙无忌背书而已。若是决心废李治而更立李恪,是决计不会让长孙氏参与决策的。

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若立李恪为太子,则李恪当政后势必会有弘农杨氏外戚进入权力中枢。李世民能够控制长孙氏,然而对表叔杨广一家的基因,则定是深感敬畏的,因此立李恪为太子很可能导致李唐重复东汉外戚主政的轨迹,且彼时去隋未远,无人能确定李唐是否如南北朝那些军阀政府一样昙花一现。

因此对李恪母系一族的顾忌,成为了李世民虽深器李恪却仍立暗弱的李治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且以长孙无忌来背书,也坚定了长孙氏必欲除掉李恪的决心。然而历史总是会无情地教训即便雄才大略的伟大人物。李世民压制弘农杨氏,便催生了武昭仪这等更为决绝的人物。

若没有暗弱的李治,便不会有武曌施展的舞台。李世民看似改变了历史轨迹,实则只能更换既定轨迹中的演员而已。更为讽刺的是,武曌和韦后之后崛起的外戚一枝是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而二人与隋炀帝杨广同出弘农杨氏,且从现象上看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正如杨广消灭杨玄感只是更换了埋葬隋朝的门阀一样,决定王朝历史走向的是文明自身的活力以及人才选拔的方式,即便英明如杨广与李世民,也只能感叹自己并无左右历史轨迹的能力。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