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官人:筚路蓝缕,但愿人生少波澜

两天前,得知李咏去世的消息,还没什么触动,虽然很欣赏他在生命中最后两年时光里的沉默,这种体面的沉默也在某一瞬间让我有所触动,但很快也就过去了,没有悲悯。

直到晚间突闻金庸先生驾鹤西去,才真的有了哀恸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熟知和亲密的一位长者,突然永远的离开一样。这位长者,陪伴了你整个青春年少的时光,在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建的过程中,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影响者。你人生往后很多年,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上,或多或少都是他当年灌输给你的人生哲理,而这些书中获知的金玉良言,你奉为至宝。

我从初中开始读武侠小说,先是古龙,后来读金庸。成年后更是对金庸的小说爱不释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十五部小说中,除了《鸳鸯刀》和《越女剑》,余下十三部,几乎都看了两遍以上。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感触,让我在与朋友喝茶聊天的时候,也能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唬一唬涉世未深的小年轻。 继续阅读“张大官人:筚路蓝缕,但愿人生少波澜”

王圆:那个一辈子不肯离开船的天才,选择了自我毁灭!一生太短,只够做好一件事情!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上周末看了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冲着豆瓣上的高评分去的,可是看到一半,差点睡着。后来想着这么高的评分,总该有它的过人之处,于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电影的后半部分。

看完后,一声唏嘘,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获得了如此的高赞。

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急躁放弃这部电影。伴随着电影末尾轮船爆炸的轰隆声,我如梦惊醒。 继续阅读“王圆:那个一辈子不肯离开船的天才,选择了自我毁灭!一生太短,只够做好一件事情!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何万青:思考的秘密 — 高效的混乱和白洗的澡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最好的想法都是淋浴时想出来的。他还说,我们那些最深刻的思想往往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因为它会让我们发觉自己以前的想法不对,或者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在淋浴时,头脑放松,专心打肥皂和机械地洗头,这时,我们潜意识里那些半生不熟的想法就不断激荡地冒上来,而那种正襟危坐的紧张,焦虑感木有了,阻止这些想法冒上来的阻力消失了,你就显得特别有创造力,特别自由,勇敢。爱因斯坦也纳闷他的好想法都是在剃须时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德波顿接着说:“许多人都以为最适合思考的地方是宽大的房间、长桌子、充足的自然光和能看到风景的窗户。大部分办公室的布局是这样的,级别越高,一个人的工作环境越接近这些理想状况。老板们的办公桌很大、视野很开阔,但思考的主要障碍不是狭窄的书桌或了无生趣的地平线,而是焦虑。”

上面这些,是从《三联生活周刊》某一期读到的,它像电光石火般把我过去的一些经验,不解和隐约的发现一下子串在一起,《完美的混乱》整本书都没说清楚的,德波顿一句话洞穿先机。 继续阅读“何万青:思考的秘密 — 高效的混乱和白洗的澡”

windows10十月更新体验(原创)

微软在发布十月更新出现的一些些小曲折:(更新后用户的文件找不到的bug)。经过编者一阵捣鼓,加入了Windows预览计划,更新到了这个版本。

这个版本更新了几个大内容和一些小内容的修复和改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个人体验到的一些新功能。 继续阅读“windows10十月更新体验(原创)”

王圆:世事难料,没想到《士兵突击》里,最爱的竟是“他”

近期因为参加演讲比赛,想找些励志的影视人物作为演讲稿素材,于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部2006年的现象级电视剧上映时,因其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故事情节真实不狗血等原因,瞬间火遍大江南北,捧红了王宝强、段奕宏、张译等一众男明星。

当年,笔者正读高中,雨季年华(完蛋,暴露年龄了),被剧中一帮热血军人坚毅、勇敢和同生共死的友谊感动得一塌糊涂。其中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许三多,他那句“人要好好活,要做有意义的事儿”,甚至一度成为笔者的座右铭,激励着笔者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尴尬笑)。

现在重温这部经典的电视剧,依旧把笔者感动的老泪纵横。

当年的青葱少年不再,看剧的体会已大不相同。 继续阅读“王圆:世事难料,没想到《士兵突击》里,最爱的竟是“他””

高肖峰:律师,我这个案子,打官司的胜诉率多少?

01

最近总被咨询到这个问题。

入行两年来,各式各样的法律咨询都经历过,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诉讼类案件,当事人在陈述完案情后,都会提出如斯问题。

在所里的实习生面前,本状经常吹嘘自己已经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但回答这个问题,仍然战战兢兢:

你答「没问题,包给你打赢」。好了,这属于「承诺案件结果」,面临执业风险,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你答「很难讲,这取决于法官怎么判」。当事人恐怕要摇摇头,心里盘算着另觅高明了。 继续阅读“高肖峰:律师,我这个案子,打官司的胜诉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