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常铁 :警惕浙江缙云倡议书,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决不能走回头路!

昨天,惊闻“浙江18位乡村干部联名呼吁全国农村恢复公有制的倡议书!”真是恍如隔世,定睛反复读过,细思恐极,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这一篇发表于2016年的文章再被翻出来,是不寻常的。

作为摆弄文章20多年的编辑和宣传、媒体老将,就如老中医看病,一搭眼就知道这不是村干部能写得出的文章,不论文风、格局、结构、高度,都不是。

为什么我对这个事情这么敏感?不仅是因为我多年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非常敏感,更因为,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不是孤立事件,是对党40年来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动。 继续阅读“宋常铁 :警惕浙江缙云倡议书,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决不能走回头路!”

蒋琦:诗歌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大众传媒成功地激发了世人对诗词的美好憬悟,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中华诗词因缘际会被普罗大众重新掂起捧读。

这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化中最迷人最优雅的元素和特征,不是为赋新词的刻意雕琢,不是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生动贴切最细致入微最深情款款的表达,我们的祖先用诗歌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纵然穿越千年依然与我们心灵相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佳径只须携杖去,平生只消几两履?”的旷达,“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 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的深情,“和羞走,低头嗅青梅”的娇羞,“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冲淡平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然,“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的倦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的愁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思,那一轮的明月,一泓的清泉,一腔豪情,一杯愁绪,一款深情,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景致和心情都能幻化成美妙绝伦的诗歌。

诗意地栖息,这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当我们遍寻不着,蓦然间竟在祖先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得窥端倪,原来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有景致韵味,都有诗情画意。大量的诗歌,与日常生活和山川大地紧密相联的诗歌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迷恋神往。人生有味是清欢,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有味,情感可以这样深挚。

全球性严重通胀条件下的高效农业发展机会

目前,在全球性严重通胀条件下,高效农业发展机会正在快速显现。

1、由于融资成本过高,西方经济体内大规模投资扩建新产能的节奏将放缓;但是农产品价格将攀升,以提高现有设施生产效率、价格在家庭农场扩大再生产资金承受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将有一定市场空间;

2、中国政府将被迫实施新的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2009年那一拨四万亿主要投给了高铁,这一拨应该没有悬念:现代农业。但是中国经济龙头地区上海地区的规模化实践表明,设施种植由于缺乏自然降水的冲刷,大量化肥农药残余积累在土壤表面,造成严重的土壤连作障碍,设施农业化的脚步被迫放缓。各级农业部门正在关注寻找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业生产方式,一旦落实,机会巨大;

简言之,西方农业小资金改造现有设施为主,中国农业走颠覆式技术示范扩张路线;西方农业靠农场主,中国农业靠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