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皝过世时,晋朝士人弹冠相庆,认为终于送走了一位劲敌,北方的威胁可以暂时消失了。然而东晋人忘记了,首起祸端的刘渊石勒比慕容皝凶残十倍,恰是慕容氏的崛起才使得北方进入了稍微安定的时期。
对于强大的敌人,自要有更强大的人来制衡,而继起者继承资源的同时成为新的对手,互相威慑的同时蚕食资源,这是自然法则,也是晋朝全线萎缩后的必然命运。 继续阅读“王博远:慕容皝的继任者慕容懏使燕国进入全面扩张期”
慕容皝过世时,晋朝士人弹冠相庆,认为终于送走了一位劲敌,北方的威胁可以暂时消失了。然而东晋人忘记了,首起祸端的刘渊石勒比慕容皝凶残十倍,恰是慕容氏的崛起才使得北方进入了稍微安定的时期。
对于强大的敌人,自要有更强大的人来制衡,而继起者继承资源的同时成为新的对手,互相威慑的同时蚕食资源,这是自然法则,也是晋朝全线萎缩后的必然命运。 继续阅读“王博远:慕容皝的继任者慕容懏使燕国进入全面扩张期”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则必须在此之前吸纳足以导致其失败的特征。如果没有与自然界达成这种妥协,则不具备成功的基础。因此,在九五飞龙在天之后,必然要走向上九亢龙有悔,正如正切曲线的运动轨迹一样,这绝不是保持克制便可以扭转得了的。 继续阅读“王博远:成功必须吸纳足以导致其失败的特征”
读历史的方法中,最为下乘的,便是以历史人物的性格来分析其成败得失的必然性。这并不是说个人性格完全不起作用,然而在历史大势中,个人性格显然并非决定因素。 继续阅读“王博远:历史人物的性格来分析其成败得失的必然性”
中国的标准化考试制度是隋朝时由隋炀帝最终确立的,其目的非常明确,结束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所确立的门阀制度,加快社会阶层流动,激发社会活力。 继续阅读“王博远:只能说文明的衰退都是源自内核的”
能够制定出来的规则,一定是僵化且存在局限的,为《老子》作注的王弼肯定认同。这是因为一方面,成文的规则受制于不断变化的世界,被科西嘉强人视为完美的《拿破仑法典》也无法全面覆盖哪怕二十年后的世界,另一方面,规则对事物的描述仅能局限于某个或某些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分析问题的所有角度。 继续阅读“王博远:制定出来的规则一定是僵化且存在局限的”
王弼24岁时过世,作《周易注》时大概20岁左右。这本书同《老子注》一起,在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也使王弼顺理成章成为两汉经学转向魏晋玄学阶段的核心人物和思想原点。 继续阅读“王博远:王弼乃经学转向玄学阶段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