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远:唐探1900影评–只谈时代背景

电影的时代背景放在西历1900-1901年庚子之乱和辛丑赔款之间。这是影响中国至少百年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远超甲午海战。然而千钧之重的要素并非是现象上的战败赔款,而是由此带来的废除科举。清末废除科举的历史影响不亚于当今的大学扩招,全无和全有在哲学上并无区别,这使得清末的人才选拔机制彻底瘫痪,李世民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构想完全幻灭。然而无法吸纳人才只是次要方面,如南北朝一般门阀资源世袭也是次优解。但是这也做不到。废除人才筛选功能后,只懂得投机钻营陪酒乃至坑蒙拐骗的人在同一起跑线相同赛道上迅速占据资源,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快速涤荡出局,社会风气与底线朝向负无穷方向飞速运动,清末谴责小说基本上清楚地记述了这一历史转换过程,清末社会便很快成为了今天这幅图景。

辛亥革命虽被称为一场“革命”,其实与北魏六镇之乱军队哗变并无本质不同。湖北新军与清廷的离心力远溯可追至曾国藩时代,近因则是张之洞坐镇时埋下的种子。六镇之乱被尔朱荣剿灭,叛乱军队被尔朱荣收编并南下杀入洛阳。而辛亥革命后的袁世凯虽有能力促成南北和谈,避免中国立即成为南北朝,但是袁世凯无力收编湖北新军。北洋政府成立后,袁世凯试图用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系将领渗透新军取代黎元洪,然而正如西汉七国之乱一样,中央政府分封的诸侯会很快具有派驻地的离心属地属性,曾经忠诚的将领在时代的裹挟下转而与中央政府对抗,北洋政府如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一样,只存在名义上的统一。这也为日后蔡锷与孙中山的祸乱埋下伏笔。

电影中的主人公之一说自己一路追随孙先生。此孙先生应该便是革命党首领之一孙中山。他们与张之洞的武汉新军并无关联,因此当然也与辛亥革命无关。我曾认真思考过这些革命党徒与之前太平军的不同之处。我想二者最大的区别便是,太平军既杀同胞,也杀外国人,而革命党一路革命,只杀同胞。电影中主人公运送几百条枪回国内,当然也肯定是射向自己的同胞,这便是革命党徒所理解的爱国。时代之巨变将这些革命跳梁之辈抛向历史前台,这正是这个文明百年苦难的根源之一。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

王博远:杨锐沉浮

杨锐作为六君子之一被押至菜市口,就其个人际遇而言确有冤枉。甲午海战后,李鸿章的淮军被袁世凯的新军接收并取代,但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并未受到甲午战败的影响,张之洞本人依旧在南方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因此在甲午战败康梁进京并由光绪主导维新后,袁世凯与张之洞便无所遁逃地必须卷入漩涡。这是太后的需要,也是二人背后势力的推动而不得不为。所以得失之间,很难说幸与不幸。李鸿章在甲午年被打烂家底,但是却使其在接下来的风暴中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毫发无伤,这是张袁二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袁世凯驻军天津,在变法中亲自上阵。张之洞坐镇湖北,距京遥远,因此只能派出代理人参与变法。若论知识储备,杨锐远不如张手下的学贯中西的辜鸿铭。然而知识储备不足反而使杨锐更适合融入激进乃至动荡的环境中,因此被张之洞选中成为代理人,这便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康党对国家最大的危害便是将其自身集团与维新变法深度绑定,因此在铲除康党时便不得不终止变法,至少是暂时终止。于是袁世凯与杨锐等本是与康党并无瓜葛的势力,但是因为深度参与变法,在戊戌后便要遭到清算。袁世凯因其军事才能在清末不可或缺,加之其主动自污的态度,使其逃过一劫。而杨锐做为张之洞的代理人,他的个人际遇取决于太后对张之洞的态度。湖广在洪杨之乱后便成为半独立王国,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逐步接手曾国藩的资源,并且在甲午战争中未伤分毫,这本就是北京政府最为忌惮的势力。张之洞想在戊戌政变中全身而退。就其个人,太后当然不敢砍头结案,但是对其派出的代理人,则是一定不能放过的。因此杨锐虽然非常看不起康有为乃至势不两立,却仍被归为康党下狱斩首。在时代大势中,杨锐本人对其个人沉浮是没有操控能力的。对于太后的顾虑,显然不是毫无道理。辛亥年首义的正是张之洞训练的新军,张之洞生前是否有意培植反清势力做曾国藩当年不敢做的事情,从结果来看,似乎确实如此。据说杨锐等六人被押往菜市口时,刽子手正要对市民甲行刑。市民甲死前高呼:“我当年支持基本国策,是因为我希望同胞全都去死,这样我便可以享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如今人口崩溃市场坍塌资本撤离山雨欲来,大小献忠都在摩拳擦掌静待时变,这已经损害到了我的利益,因此我是无辜的!!!况且大清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有跟我完全一样的想法,凭什么今天只砍我的脑袋?”市民甲此举果然奏效,刽子手听到“无辜”一词后狂吐不止,市民甲得以多活了一个时辰。慈禧太后的敲打使张之洞在庚子拳乱后离开湖广大本营顺从入京,但是其背后的武汉新军却仍游离于北京的掌控之外,在十余年后与同样在戊戌变法中逃过一劫的袁世凯南北合击终结清国。如果慈禧彼时尚在,不知是否会后悔当年没有斩草除根,或是慨叹于幸亏当年没有斩草除根,而今才得以体面收场。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美国加州律师、美国专利代理师;中国律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