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始终这么认为,《倚天屠龙记》的开首写得真好。
继续阅读“赵敏:你瞧我是蒙古郡主,还是寻常汉家女子?”一
生日那天,阴,雨霁。晨间拿起手机偶然翻到一则视频。那是曼联作客阿斯顿维拉,第64分钟吉格斯开出角球,斯科尔斯禁区外直接凌空起脚,气贯长虹,皮球直轰大门死角。霸气的进球,肆意的庆祝,呼啸而过的球路下,是梦剧场的少年,披惊雷傲骄阳的身姿,是你我也激动忘情、荣耀与共的青春。对了,瞬间忆起那已是14年前的事了。
继续阅读“戴慕竹:【生日书专题】疫情时期的生辰”在上一篇文章里小微园产业地产 — 地产新蓝海?(一),由于篇幅所限,只对产业地产的政策红利、市场需求、选址等方面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探讨,具体的实操,笔者另开一篇。
既然是地产开发,就要从投资买地开始,前一篇说过,选址要有政策支持,包括相对优惠的地价,可分割销售的比例,开发授信,购买按揭等;项目所在片区还要有产业基础。
地方政府以优惠的价格供应产业用地,是希望真实地发展产业,而不是沦为“商改住”或者”工改住”,甚至简单的沦为投资。除了在规划设计上设置了限制条件外,都会对产业园的亩均税收做出约定,同时对购买产业地产的投资者也会设置产业准入,避免空置。
这样的约束条件下,产业地产的投拓工作就要把市场推广充分前置。
同规模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弱,生存周期短,2018年央行行长易纲指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但只产生了50%以上的税收。假设小微企业在税筹方面与规模企业持平的话,小微企业的人均盈利能力只有规模企业的1/4。更要命的是,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到三年!
继续阅读“孙轶:小微园产业地产 — 地产新蓝海?(二)”一
今天是庚子年的立春。清晨,阳光明媚,一觉醒来,鸟雀在窗外叽喳欢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已翩然而至。
鸟雀的叫声格外的清脆,还有谁家孩子传出的哭闹。曾经,这婉转的莺歌燕语被层层淹没在滚滚车流喧嚣闹市中,匆忙的现代人已久不得闻。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迅速席卷,高速旋转的中国、繁华繁忙的武汉、曾经车水马龙的谷城统统按下了暂停键。春天如约来临,希望是否也如一束强光,照进惶恐不安的现实?
继续阅读“蒋琦:站在春天迎接希望”五年的地产牛市,一个个的造富神话,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也使得住宅开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开发企业处在被挤出的边缘,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政府层面,制造业尤其是小微制造业,对提升经济活力、扩大就业贡献很大。
地产的金融化会进一步压缩制造业的生存空间,造成经济空心化,失业率上升。为此全世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甚至川建国同志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也都是强调制造业的回流。
制造业既有卫星航母,也有针头线脑。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约是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是60%-70%左右。国内小微企业更是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小微企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然而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制造业,无论多么小,在主营业务之外都需要一整套内勤(财务、行政、人力、吃住、物管等)管理体系,除了生产和仓储空间,还需要行政办公、食堂宿舍、变电所、泵站、锅炉、门卫等配套建筑。
继续阅读“孙轶:小微园产业地产 — 地产新蓝海?(一)”序:香雪兰纯洁质朴,暗香怡人。
蜀水巴山远京台,
隔空思瀑两喧怀。
不学牡丹妖冶面,
只似香雪淡淡开。
注:香雪兰,花期集中在二月份到五月份。此首诗味,感觉特好(而不仅仅是良好),诗抒间犹如有“清照”婉约附体之觉!
嘻嘻嘻!反正吹牛,牛不解!
附带将新冠“吹”滚蛋,才妙妙妙呢!
继续阅读“玟予: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