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靖康稗史笺证》,据传是施耐庵作的汇编。根据此书的描述,我们后人视为国耻的徽钦二帝北狩,在当时的部分汉人看来,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甚至有泄愤的心态,这却是正史中肯定读不到的。 继续阅读“王博远:否定一件事物首先要寻找其渊源”
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安史之乱之后科举制度理论与现实相脱节
从安史之乱开始到北宋,历届政府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非战争状态下加强中央集权。本来自隋炀帝开创科举之后,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并不是问题。因为人才的选拔与任命,在科举制度下归一于中央政府,因此任何人的仕途均取决于中央即皇帝一人,皇帝可以通过整个文官政府来掌控国家。 继续阅读“王博远:安史之乱之后科举制度理论与现实相脱节”
王博远:其实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自身实力的反映
蒯彻规劝韩信自图时,曾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相信梁武帝在收到侯景的纳款请降时,也会想起来这句话。 继续阅读“王博远:其实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自身实力的反映”
王博远:文明的重塑与复兴需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内在张力
《舜典》:“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社会风俗的外在体现。而风俗的形成,不在政治,却在文化。民众不必均为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然而读书人确能撑起社会的风俗导向。 继续阅读“王博远:文明的重塑与复兴需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内在张力”
王博远:“学术多岐,舍本趋末”,“邪说之行,及今殊甚“
如果不加说明,我们无法通过用词习惯及句法结构来判断出图中文字为日本人所写。在我们的文明覆盖整个东亚地区时,中日韩越四国的读书人“书同文”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的事情。
而文明式微时,不仅中国人不屑于读中文古籍,日本韩国人也是一样读不懂的,彼此之间绝不可能使用汉语文言进行文字交流。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学术多岐,舍本趋末”,“邪说之行,及今殊甚”,是作者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彼时现状的观察。 继续阅读“王博远:“学术多岐,舍本趋末”,“邪说之行,及今殊甚“”
王博远:谶纬之兴之儒家在两汉时未成功的宗教运动
儒家在两汉时有一场未成功的宗教化的运动,便是谶纬之兴。所谓谶纬,是汉朝人伪托孔子而写出的所谓记录孔子言行的粗制滥造的书籍。一方面,这些品质低劣的书籍的确能起到辅助理解经学典籍的作。
然而另一方面,其伪劣的属性就如当今于大师读《论语》一样,使得经学彻底恶俗化,成为了魏晋空谈玄学的先兆,为五胡乱华社会动荡之始。但我们来看谶纬兴起的原因,“或说阴阳,或序灾异”,其中“序”有预示之意。 继续阅读“王博远:谶纬之兴之儒家在两汉时未成功的宗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