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在被侯景所困大势已去时,说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这句话拆成两句来看的话,没有一句是对的。若说南朝政权的创立,从更宏大的历史观来看,至少要从孙策占据江东起算,与萧衍并无关系。
继续阅读“王博远: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作者: 王博远
王博远:谈知识产权
作为一名专利律师,是每天要与知识产权打交道的,避无可避。不方便说客户的事情,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大概在四五年前,我写文章的频率比现在高得多,基本每天读书后都要写一些文字,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发在朋友圈。之后我发现有位(当时的)朋友经常将我写的文字转发在他的朋友圈中,而且不注明转载,同时略去我的署名。发生多次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和他说,转发我的文字我没什么意见也管不了,但是能不能把我的署名权保留下来。对方听到我的要求之后表示十分不解,认为帮我转载的同时替我宣传了我的思想,我不仅没有感谢,反而想要回署名权,这让他莫名其妙。同时这位(当时的)朋友劝导我,说他有一位朋友将二手的苹果手机送给了他,非常大度,而我连送一些文章给他署名都不肯,相比于他的那位朋友,实在是过于小气了。这是在我身上发生的真实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自此之后,我在朋友圈发文字的频率大减,生生被这件事情恶心到了。自己创造的知识成果,一定是如亲人般珍视的。虽然知识产权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且这种垄断本身会束缚社会进步,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垄断,人是没有动力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况且束缚的本身便是推动,阻力自身所建立的平衡使进步更为平稳,这种哲学规律放在知识产权上同样适用。
王博远:东晋历史上有两次非常奇特且在其它朝代不易见到的历史事件
东晋历史上有两次非常奇特且在其它朝代不易见到的历史事件。其一是我们琅琊王氏的先人王敦攻下建康后,虽然对朝臣展开清洗,但是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延续了司马氏政权。其二是桓温在面临同样选择时,仍然没有迈出关键一步,在弥留之际仍惦念着加九锡,却因谢氏阻挠而不得。
按说曹魏政权不过数十年,司马氏政权也没有必然的绵延万年的合法性,可是这两位人中龙凤在优势占尽时仍然没有取而代之。个人性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有智慧的人的重大抉择均是随时势而定,即便大英雄刘琨这等对晋室忠心耿耿的人物,如果在北方站稳脚跟,也未尝不是下一位曹孟德。
二人没有做之后刘裕做出的事情,原因在于此时东晋同曹魏不同,五胡之乱山河破碎,南迁的氏族们在民族生存危机之下尽力避免内耗,因此延续司马氏政权以建立平衡是门阀氏族的共识,之后王敦反悔二次渡江而下时阻力陡增,便是证明。
至于刘裕做到了王敦桓温没有做成的事情,是因为桓玄已经将司马氏政权的根基彻底摧毁,且刘裕短暂收复长安取得了政权合法性,彼时的情境已然不同。然而南朝的政权更迭并没有将玄学之风彻底扭转,而北魏在尔朱荣之后确将劣势转为优势,因此南朝在侯景之乱后再无反抗之力。
王博远:学术氛围塑造了民族性格并决定了政治走向
汉武帝在北伐匈奴时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音“泰”)之。”汉武帝时今古文之争尚未达到对立程度,因此《左传》没有取得统治地位,这句话中所说的《春秋》乃是《春秋公羊传》。
继续阅读“王博远:学术氛围塑造了民族性格并决定了政治走向”王博远:潼关失守症结之下的结果
哥舒翰失守潼关,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也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潼关失守使首都长安门户大开,李隆基被迫迁蜀。且李隆基没有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一样,因困顿而留下传世名作,反而在士兵哗变中不得不处决了曾与安禄山共享的杨玉环,为白居易的传世名篇创造了素材。 继续阅读“王博远:潼关失守症结之下的结果”
王博远:说说一些《论语义疏》的看法
如果没有皇侃作疏,邢昺是很难看到全本的何晏集解的,也便很难有今日中华文明的重要典籍《论语注疏》。无论一个文明的内核多么优秀,其传承都不是必然的,一定要有一个个何晏、皇侃这样文明传承的载体来继往圣之绝学。 继续阅读“王博远:说说一些《论语义疏》的看法”